首页 -> 2007年第5期
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作者:季 民 马德刚
间一般不得外出,特殊情况必须外出者,须经主管教学院长或学校教务处批准。指导教师外出期间,系里将安排其他教师帮助进行指导。
4、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督导与检查
检查工作主要由学校和各院系的教学督导组负责,其中学校检查为抽查,各院系检查为普查。检查工作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程,重点检查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质量、出勤、纪律等情况。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检查分前期、中期和后期几个阶段,其中前期侧重于选题、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等内容,中期至少有2次,侧重于具体的毕业设计内容,后期侧重于答辩前的资格审查和答辩后评分情况。通过检查,对毕业设计不努力、表现消极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警告,指名努力方向,对于优秀学生给予鼓励并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潜能。对于指导工作不负责的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对违反规定的教师要按照学校规定给予处罚,严重者剥夺其指导教师资格。检查的结果与最后的评优工作挂钩,并可以将检查评分按一定权重列入毕业设计的总分。
5、安排毕业设计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
在毕业设计进行的中前期的不同阶段,我们安排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集中专题讲座,如资料查询与数据库的使用、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创新思想培养、国内外水处理的进展与现状、工程制图的绘制、科研论文的撰写等。主讲者包括我系熟悉主讲题目涉及领域的教授、副教授们,还有聘请于各设计院的知名高工们。这样的专题讲座与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更使学生们快速地进入毕业设计的工作状态,避免了很多弯路,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6、严格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评分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答辩是否科学、严格、公正对毕业设计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我校在《条例》中对毕业设计的答辩程序做了明确的规定,对答辩成绩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和等级额度。在答辩前,各系要将答辩的分组情况、答辩时间、地点、委员名单及时上报学校并公布,全校师生可以自由参加。
按照程序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要经过2次评阅和2次审查方能进行答辩。指导教师在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基础上从开题报告、设计或研究内容、外文资料和译文、工作量、工作态度、设计或论文质量、创新性、应用性、论文写作、文本规范、存在的不足和综合评价等方面写出客观评阅意见并给出评阅分数,然后该论文需要提交给系里指定的评阅教师进行评阅,也要给出评阅原件和评阅分数。在两次评阅完成后,经系里的检查组集中审查合格后提交给学院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具有答辩的资格。审查的内容重点侧重于毕业设计的图纸和论文是否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是否有十分严重的错误,工作量是否符合学校要求等。
答辩过程中给予学生至少20分钟介绍其工作内容和成果。答辩后,答辩委员会(小组)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从设计(研究)内容、工作量、设计(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等方面做出评价并评定成绩。
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包括开题报告评分、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小组的综合评分,其权重分别为5%、25%、20%和50%。全体学生的成绩应按正态分布,获优秀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
7、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抽样评估工作
为加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建立了毕业设计(论文)抽样评估制度。抽样评估分学院自评和学校评估两个阶段进行。各学院在毕业答辩结束后要聘请专家在答辩结束后一周内对本院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估,抽样比例为本学院毕业生人数的15%~20%,按《天津大学毕业设计质量检查标准体系》(另发)进行。学校在各学院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学校专家组对全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样评估,抽样比例原则按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由学校抽取,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学校专家组通过抽样检查,将集中对毕业设计和论文材料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并向学校提供总结报告,学校将在下一学期通报评估结果。
三、毕业设计问题与思考
尽管大部分毕业设计题目是实际课题,但由于部分教师存在工程经历不足的问题而造成学生缺少充分的工程实践锻炼。此外,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其接收的毕业生提前进行实习,或要求在该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因此,安排学生到设计院或其他单位进行实习不失是一个好办法。以前,我们曾经采取过这样的做法,但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学生成为外单位的廉价劳动力,虽然在工程训练方面得到了加强,但缺少了全面、系统的训练,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虽然学校并没有禁止学生到外面进行毕业设计,但考虑管理和安全上的隐患,广大教师对此都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尽量避免。
今后,我们将采取必要措施适当鼓励学生到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为减少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上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加强以下几点:
(1)规范选题内容和范围,认真审查其工作量和深度是否符合学校规定;
(2)完善双导师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和指导工程师的管理和监督;
(3)加强中期检查,严格审查毕业设计进度是否按照预期计划执行;
(4)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并解决,避免影响或延误学生的毕业设计;
(5)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和安全法规,避免出现影响单位正常工作的事件和安全事故。
四、结束语
总之,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过程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论文) 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建立并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组织管理对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