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地理学人才结构与课程体系

作者:蔡运龙

兼顾学科综合特色与个人专长(或“看家本领”)。为此,地理学人才应该具备“干”字型知识结构,其中“一横”是地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另“一横”是地理学方法,两者构成地理学人才特有的认知视角、思维方式、解题方式和知识基础;“一竖”是在某一方向上的专长或深入钻研,是迅速适应社会需求并提高自己竞争能力的“看家本领”。
  
  三、地理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大学本科地理学课程体系要针对社会需求和地理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来设置,也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型大学与普通大学之间会有所区别,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也不尽一致,理论与应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可各有偏重。地理学基础理论和地理学方法方面的课程应相对稳定并需要加强,而专业课程则大可多样化,但要也需要规范化。
  这里要处理好“基础”与“专长”的关系。地理学本科教育的一个主旨是奠定“宽基础”,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主要是打牢和拓宽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加强进一步深造的潜力;对于培养一般地理学工作者的大学而言,则主要是使学生有较广的适应能力,能在广泛的领域里寻求就业门路。地理学本科教育的另一个主旨是培养“专业特长”,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主要是明确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方向,并初步具备在此方向上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对于培养一般地理学工作者的大学而言,则主要是提高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竞争力,使之能很快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要。
  此外,要处理好办学的规范化与特色化的关系。“每所大学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大”,只有那些有特色的大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大学的特色可以表现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例如,干旱区、冰川冻土、黄土高原、中亚地理等问题的研究和教育是西北地区大学地理教育的特色,喀斯特、亚热带、东南亚地理等问题是西南地区大学地理教育的特色,广东的大学地理教育可发挥研究香港、澳门的优势,福建的大学地理教育可加强对台湾的研究,如此等等。又例如目前大学本科地理学类中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各校可根据地方需求以及需求随时代的变化,根据本校历史传承和学术积累,分别以城市规划、乡村发展、房地产、区域规划、旅游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等为特色,甚至可专门到物流管理之类。但也需要规范,就课程设置而言,除通识教育的课程外,地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课程应包括地理学导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的课程应有地理信息学(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方法(地理推理、模拟、计算、实验等)。地理学专门方向课程则大可按照特色方向的需要来设置,不妨百花齐放。当然,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也必须规范化。
  以上仅为个人之见,就教于关心大学地理学教育的同人,并不代表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看法。
  
  [责任编辑:余大品]
  
  蔡运龙,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