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英语学习策略:我们该做些什么
作者:胡郑辉
的普及和发展,学生对e-learning学习策略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这一方面,我们落后于国外,国外有e-learning教材,如:E-Learning Companion,有些学习策略教材中已经将e-learning学习策略当成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Becoming a Master Student用了9页的篇幅专门讲e-learning,从Connect to cyberspace一直讲到互动式e-learning的Practice“netiquette”,甚至还包括“Overcoming technophobia”和“Ways to waste time witha computer",而Efficient&Flexible Reading则将网络阅读单独列为一章。与国外相比,我们研究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的成果不少,但研究学生如何利用网络促进学习的却仍显不足。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是国外学习策略教材的重头戏,有的教材甚至每一章都有思维训练的练习,例如在Becoming a Master Student中,thinking被排在第7章,但从第1章起每一章都有1~2道思维训练的练习。换言之,在这一教材中,思维策略不但被单独列为一章,而且还自始至终融合在教材之中。然而,思维策略同样是我们的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在国内重记忆轻思维是外语系大部分学生的特点,其根源在于“教学方法上的偏执。不少教师也许是出于语言工作者的天性,在教学上往往重语言轻内容,重模仿轻创造”。因此,“外语专业毕业生在逻辑思维和条理性方面表现较差,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如果研究了所有的英语学习策略而惟独忽略了思维策略,那么就可能出现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时,学生可能将策略背得滚瓜烂熟而不会应用。
面对着以上这些学习策略研究的薄弱环节和盲区,笔者认为一是要尽快了解、引进、消化和借鉴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二是应该多方面开展研究,做到各种策略都有人研究,而不要都挤在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这条道上。
二、英语学习策略与中国国情
英语学习策略的引进与借鉴并不意味着全盘照抄国外,因为中外教育有着许多明显的差异。此外,国外大部分学习策略教材是各专业通用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这些教材中很难找到适合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策略、听写策略、语音策略等,所以我们在研究英语学习策略、编写英语学习策略教材和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时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1.衔接教育
从中学到大学学习并不只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如何使大一学生尽早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尽早适应大学的学习——“高中一大学”衔接教育是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衔接教育在国外的英语学习策略中占有重要地位,Integrating College StudySkills全书共有16章,其中1—3章实际上就是衔接教育,Opening Doors亦是如此。中国教育界对基础教育的衔接教育有相当的研究,不过,国内“高中一大学”衔接教育的研究——尤其是英语的衔接教育研究——却极少有人问津。国外“高中一大学”衔接教育讲的是大学有别于中学的制度(选课、学分)、长期/短期计划、图书馆的利用等。然而中国高中生受的是被动的教育,因此,中国大一学生的英语衔接教育要比国外的同类教育多出许多内容。例如,中学英语教学要求的是字斟句酌,有些学生将此迁移到大学英语阅读课,结果把阅读当成“第二精读”,把词汇当成阅读的首要任务;相当多的中学生信守“文科靠背,理科靠理解”的信条,到了大学之后他们仍然把死记硬背当成英语学习的唯一法宝……诸如此类的问题涉及英语学习的深度、广度、环节、技能、计划、心理、课外学习、循序渐进原则、理解与应用的关系、合作学习以及若干思维定势等。如果能在大一新生刚入学就给他们以适当引导,做好“高中一大学”的衔接教育,他们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的学习。
2.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的终身教育的成效与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密切相关。然而,由于学生(特别是基层中学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几乎不知道什么是课外阅读,因此,如果只是简单地提出要课外阅读,而没有具体的策略指导,学生(尤其是非重点大学的学生)可能出现诸如以下的问题:
不知道读什么。不少学生将课外阅读等同于读小说和故事,殊不知期刊、报纸、网页、广告、电影字幕、商标都是阅读材料。知道阅读范围还不够,还得知道选材原则,如果学生不知道选材原则,就可能撞上什么读什么,难度太大就硬着头皮读,一点难度也没有,就耐着性子读,很容易挫伤阅读的积极性。
不知道怎么读。课内阅读的材料该skim的只用skim,该scan的只用scan,该study的只用study。然而,课外阅读就不能只用一种方式阅读,看目录该skim,随意的浏览该skim,在skim中发现问题或发现有用的信息就得转为study,有用信息读完之后又得从study转回skim,有疑问则该SCan回读。总而言之,变速阅读是课外阅读的主要技能之一。学生如果不会变速阅读,课外阅读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方兴未艾,而且现在正迎来一个新的高潮。我们应该在不断深入进行理论、实证研究的同时,加快引进与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研究出整套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学习策略。
[责任编辑:余大品]
胡郑辉,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主任,副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