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解析与对策

作者:王 健 张 静

措施等。
  (1)课堂观摩
  研究对课堂进行了有重点的观察。观察者不介入课堂活动,不事先说明观察目的,对随机选择班级进行为期10周的观察,每周随堂观察两次,共4小时。因此,避免了观察对象因观察目的做有意的调整而影响结果,又能客观有效地收集其习得状况信息。
  (2)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
  本研究在2003级市场营销二年级2班“综合英语课”第二学期进行。全班31人都做了问卷调查,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和教师的建议,在全班挑选了包括积极、一般和不积极的6位同学做了访谈。
  
  四、学生课堂保持沉默的因素
  
  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所呈现出来的一些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即课堂环境、学生、教师课堂提问策略来阐述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沉默的具体原因。
  1、课堂环境因素
  很多学生在访谈中表示对英语课堂上的氛围不满意。他们认为课堂缺少合作、平等的气氛,使人感到紧张和沉闷。而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多数学生的应对之一为保持沉默,那么少数积极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就会越来越强,也不愿意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从学生角度看,教师营造一个博采众长、宽松的英语学习课堂氛围,鼓励所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回答教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2、学生的因素
  (1)个性
  调查结果表明,少数学生表明是由于自己害羞,自尊心太强,所以不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老师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争抢着回答问题是很幼稚的表现,大学生应该表现得沉稳一些,因而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2)自信心不足
  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十分不自信,根本不敢开口讲英语,更不用说在全班回答问题。他们害怕自己说出的英语是错误的而没面子,所以就采取沉默应对。而许多学生即使知道答案也不回答,因为缺乏在公众面前讲英语的勇气。
  (3)文化因素
  面子这一问题在中国或许会显得特别重要。课堂上,学生不仅极力使自己不丢面子,同时也帮助别人避免丢面子。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或讨论可能导致自己、同学、老师丢面子,因此在不知自己怎么回答或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持怀疑态度的时候,他们往往用沉默来保全面子。其次,传统文化对沉默的认同也是导致课堂沉默的原因之一。学生在课堂上无意识的遵从着“多言述穷,不如述中”;“善者不辨,辨者不善”这些教导,从而在课堂教学上保持出过多的沉默。
  3、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提问策略均对学生课堂的沉默现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学生认为有时教师的提问太难,以致对相关话题内容知道甚少。有时教师的提问又太简单无趣,学生没兴趣回答。语言学习的独特性还在于与学习其他课程相比,学习者更易于受到批评和负面的评价,因为在语言课堂上犯错的机会更多。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是对的,但语言形式或发音可能有错误。如果教师不断地纠错,学生的自尊就会受到伤害。教师过高的期望会抑制学生的参与,因为学生宁可保持沉默也不愿意冒险让教师失望。教师提问后没有给学生等待时间,对学生的沉默不容忍,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有压力,害怕回答问题。很多学生不回答问题是因为他们没有听懂教师的要求和问题。
  
  五、活跃课堂氛围的教师提问策略
  
  大多数的ESL课堂中,课堂交互的主要部分是由教师的提问所引导的,而提问又是教师寻求信息的主要途径。提问方式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师对信息的获取和学生对语言的输出。教师如能正确把握住学生的认知心理,在提问后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考虑。与急不可耐地寻求学生的答案相比,在从容的沉默后,教师更可能获得预期的结果。
  1、增加学生组织和练习目的语的机会
  教师话语的使用是否恰当会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不但量多且基本上局限于提问,所提问题往往又多为封闭式的。根据Barnes(1969:1976)对教师提问的研究,所谓封闭式问题(closed)即仅有惟一正确答案的问题。而当教师提出这类问题时又急于得到学生的应答,不给足够的反应和思考时间,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强制输出。教师也许能使课堂保持连贯和流畅、节省时间和加快进程,可是剥夺了学生抓住要点及找出答案的机会。这种课堂交际对于学习者的输出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语言课堂实效低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语言练习和能够“说”出对问题的理解机会少。因此,英语课堂上要控制教师话语的量,提高教师提问的质,增加学生组织和练习目的语的机会。
  2、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
  教师的话语还控制了课堂话语的主题,始发绝大多数的提问和要求,结果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即被动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以及执行教师的各项指示。根据第二语言习得(SLA)理论,交际中的话语调整只有在课堂交际中的双方参与下才能对输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调整是意义生成的一个标志,而意义生成在SLA中被认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意义是在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的交际中产生的。教师对交际方式的理解、决定以及选用对于学习者的输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该注意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创造和谐气氛,诱发学生的想象和表现欲,并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
  3、培养学生自我修正能力
  教师不但要给学生合适的认知反馈,还要给予情感支持。处理学生的错误或失误是一门艺术。Allwright&Bailey(1991)强调至少用处理(treatment)而不是修正(correction)来对待学生的错误。在具体处理学生错误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习者各种处理办法,不仅是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一种办法是永远有效,而且因为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办法。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不同的、连续的发展阶段,当学生的语言发展还未达到一定的阶段,一味修正他们的错误是徒劳的,有时学生在自然发展过程中会得到修补和提高的。在设法处理学生错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不要使他们灰心沮丧,扼杀他们的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造自我修正错误的空间和时间,逐步培养他们自觉修正自己错误的能力。
  总之,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消极沉默,对使用英语交流的恐惧极大地阻碍了语言输出,是对语言学习的消极逃避行为。Swain(1985)强调,输出是习得外语的重要条件,如果学习者希望他们的外语既流利又准确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交际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渠道。本研究结果表明:提问和应答是英语课堂主要互动形式之一,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成为落实教学计划和组织师生间有意义的交流活动的纽带:教师正确运用提问策略,把握问题的梯度、适当延长侯答时间、尽量减少应答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忧虑等可有效引导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防止消极沉默的出现,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和交际的平台,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责任编辑:陈立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