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发挥教学团队功能全面提高“电磁学”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程福臻 叶邦角
告内容很新,“巨磁效应介绍——2007年物理诺贝尔奖”,“超导托卡马克——EAST的电磁原理”,“现代气体探测器中的电磁学”。以往的系列报告有“天体的磁场与起源”、“纳米材料的电磁特性”、“同步辐射加速器原理及使用”、“新的磁性材料”、“等离子体中的电磁场与托卡马克装置”、“地球、空间的磁场”、“晶体光学”、“反物质探索”、“超导材料的电磁特性”、“物质的磁性及其应用”等。
开展学生的小论文活动,让学生围绕电磁学内容自由选题,作小论文,促使他们加深对电磁学原理的理解,进行学用结合的初步尝试。并把小论文评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评分中,使它成为课外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每个教学学期的期末前十天左右,还开展本学期全校学生的小论竞赛,由各教学班挑选最好的论文参加竞赛。名额的分配为:理学院4个班及少年、零零班每班各两名,其他班各一名,参赛学生约24名。每次聘请评委7名。赛前公布评分标准。我们的评分标准有五条:1,选题新颖,具有创新性:2,思路清晰,观点正确,推理符合逻辑;3,具有明确的结论:4,作者在论文中的贡献;5,PPT报告制作和完成情况。每个报告8分钟,答问两分钟。报告完当场给出评分,当场颁奖。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其他为优秀论文奖。奖状、奖品每年都由教务处资助。这个活动得到学生的高度重视,他们把它作为学习经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请老师写出国的推荐信时,常常是必写的内容。部分好的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加深后已经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例如,“生物传感器的应用”,“新型低介电常数材料研究进展”,“DNA微阵列制备的新进展”等。我们已进行了五年的实践,报名参赛的同学越来越踊跃。目前,我校电磁学课程组的小论文竞赛活动在校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物理》杂志编辑还要求我校的小论文一等奖全部在其刊物上发表。
五、体会和展望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本科生的基础教学应该发挥以课程组为单元的团队功能,这是一条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新路子。我们的体会是:
1,要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功能,必须要有制度保障。
2,每个团队要有由讲座教授和主讲教授组成的核心力量。他们的责、权要分明。
3,教学团队的教学活动要规范化,培养青年教师要制度化。
4,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实行多元化教学,确实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要实行多元化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功能。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功能,才可望百花齐放,也才会带来大面积甚至全面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才真正达到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
我们希望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件事:
1,把课堂教学与演示实验、基础物理实验结合好;
2,把学生小论文与大学生研究计划结合起来;
3,办好双语教学试点班;
4,深入推广互动式教学。
责任编辑 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