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精讲多练

作者:盛双霞

中迅速判断出他们是否在主体参与、是否听懂、是否理解、是否真正内化,并进而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行为。
  
  三、精讲多练的策略和方法:怎么讲?怎么练?
  
  主要指教师要考虑怎样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为了达到有效教学持久性的迁移,学生要知道所学的知识何时何地可以运用,教师要重视在操练中逐步培养和形成适合于学生个人化的学习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汉语的方法。
  “多”首先指多样性。在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和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
  (1)活动类型多样化,如听讲、朗读、问答、角色扮演等。
  (2)互动类型多样化,教师与全班、教师与个别学生、学生与学生、同桌或小组。
  (3)语言技能训练多样化,要在突出课型特点之下重视汉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4)时间、速度多样化,某些活动进行快,如快速反应活动,有些活动慢,安静。
  (5)挑战难度多样化,有的相对简单,有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注意。
  (6)学生责任水平多样化,如按指令完成的任务,创造性任务。
  (7)讲解方式的多样化,如“搂”、“抱”、“提”等词的呈现等运用多媒体手段,不讲自明。“把”字句可用动作呈现,还有的用实物、图画等呈现,更多的用语言表达。
  在以上教学行为多样化的活动设计中,教师还须考虑教学行为的个体适应性,即同一教学行为的呈现方式也要多样化,以减少边缘学习者的出现。另外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尊重差异,共同发展。
  “多”还包括范围的全面性。既强调课堂教学的全体参与、全面参与,还要求参与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多样性与全面型相辅相成,设计大量形式多样的、切实可行的操练内容和方法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而形式的多样性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容易暴露学生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疑难和错误,有利于教师作诊断性反馈。
  因此,多练不仅强调数量,更强调质量。不仅强调时间,更强调内容、形式、方法和层次。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总而言之,要设计和创造一种语言环境,精选有代表性的例句和表达式,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变为技能、技巧。
  
  四、精讲多练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效率
  
  以上我们谈到精讲多练的内容、时机和方法,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将沦为一句空话。在每堂课上,并不是每个重点和难点都要纳入精讲的范畴。也不是每个语言点都要利用同等时间进行操练。要保证课堂上精讲多练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做足功夫,要讲究备课的技巧。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作精心的准备和全盘的考虑,避免面面俱到。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教材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处理和调整。具体而言,备课时要做到下列几点。
  其一,把握课程性质。确定该门课的教学任务,以便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特别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配合补充的关系,以认清该门课在汉语听说读写四大语言技能训练中的侧重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比如听力课上让学生读课文、做会话表演等活动或者在会话课上用很多时间给学生讲练语法知识等都背离了教学的有效性。
  其二,研究所用教材。把握其编写指导原则,明晰教学目标与组织内容及其层级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设计具体明确的课时目标。教师可以据此来组织教学材料,使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这样,教学目标越具体化,教师对每一学期、每一阶段、每一单元甚至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以及内容越了然于胸,也越容易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精讲多练的方法。同时,明了词语和语言点在教材中的出现顺序,同一个词(如“就”)不同义项的分布、衔接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的分布,教师就可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作一些必要的前后的调整,既有的放矢,又能突出重点。
  如,“了”是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也是重点。根据研究发现,动词后面的“了”学生比较好理解和好掌握,句尾“了”难一些。再如补语的学习顺序,从易到难一般为:程度补语、结果补语、可能补语。教师可以据此安排循序渐进的学习。
  其三,分析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汉字背景、学习外语经验、长期还是短期、先前学习过的知识等,以及他们的国别、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方面。首先,我们强调精讲多练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关注学生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偏误、容易混淆和忽略的地方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等,这是教学的针对性。其次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情况等。
  如,日韩等国学生由于受其长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长于听老师讲解,从他人的错误中进行学习,从学习他人中进行学习,善于进行内省、借鉴学习,所以可以适当多讲一些。而西方学生则更善于在参与和活动中来学习。
  再如提问方式的选择。西方学生相对活跃,发言积极,可以较多采用针对全班提问方式,既节约时间,同时又面对了全体。而东方学生为主的班级就不大适用全班提问方式,常常造成冷场或者老师自问自答的局面,更适用个别提问方式。
  在具体操作上,精讲多练要跟课型结合起来,对同一个语言点,不同课型有不同的讲练方法。比如,关于“听懂了吗?没听懂”这组对话。在读写课上侧重从语法知识的角度出发,讲结果补语的肯定和否定形式,练习的也是结果补语,如:看清楚、没学会、写好了、洗干净等。而在会话课上,需要讲清的是在什么场合、什么条件下用这个句子,强调的是该对话的语言环境或者说语用功能。
  再如,反问句的讲练。语法课上,强调对反问句性质、语用特点以及使用条件的揭示。听力课上应注意从理解方面进行教学。要使学生能够分辨出反问句与一般问句语音形式的区别,同时还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反问句传达的语义信息。而在会话课上,则应注意从反问句的实际表达方面进行教学,既要掌握常用结构,说出正确的反问句,同时又要注意使用场合,表达得体。
  其四,为了有效实现精讲多练,备课需要具体细致化。特别是讲练时示范句式的典型性、规范性、操练时具体语境的设置、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结合、教学活动之间的衔接、课堂的开始和结束等等。精讲的关键是典型句式的选择,教师要追求课堂上有效的表述,这不仅指我们在激活一个新词或者语法项目等目的语中有限的控制模式,而且指我们在进行语言输入中所发生的任何语言表达。
  
  责任编辑 陈立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