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以专业教育评估为导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者:罗三桂 张俊平 董 黎 童华炜 庞永师
业还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如建筑学专业与香港教育与科技服务机构签订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组织毕业生赴香港进行毕业实习,由香港建筑师和规划师负责指导学生在港的考察实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建立专兼结合的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
对照专业教育评估标准的要求,学校土建类专业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尤其是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等,主要采取四个措施:一是要求青年教师深入工程一线,在校属建筑设计研究院、检测咨询公司、监理公司挂职锻炼,参与工程设计、工程咨询、检测监测、科技服务等工作。二是鼓励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带领团队面向工程实践,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三是派部分教师到香港高校、企业或政府部门进修、调研或攻读学位,研究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经验,了解国际同类业务的运作程序和方法。四是有计划地从工程单位引进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优秀的工程技术专家充实师资队伍。
学校土建类专业还在企业及生产单位聘请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专家,参与学校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土木工程专业就聘请了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容柏生设计大师、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莫庭斌总工程师、广东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梁立农总工程师等;建筑学专业长期聘请10位境内外知名人士为兼职教授,聘请多位本地区有丰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和教学经历的建筑师为编外教师参与教学。
4 优化课程结构设置
我们根据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基本要求和执业资格考试需要,坚持整体优化原则,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适当进行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重组。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按照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从2004年开始,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将“给水管网与取水工程”中的给水管网部分与“排水管网”整合为“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将“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整合为“水质工程学”,将“给水管网与取水工程”中的取水工程部分拓展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将分别附属于“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水分析化学”的实验整合为“水化学实验”。同时,新增“工程项目策划与管理”、“给水排水工程设备”等课程。建筑学专业则以构建现代建筑学科知识背景为基本要求设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除建筑学专业必须设置的主导课程外,还设置包括城市规划、环境设计、风景园林等专业及专业方向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如“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原理”、“园林设计原理”、“植物与运用”等课程;同时,密切关注现代建筑学科的发展趋势,设置“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社区建设”、“房地产开发与研究”等反映现代建筑学科发展课程,以此促使学生构建较为广泛的学科知识背景。
5 构建与实施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教育评估关于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土建类专业2003年开始启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工作,将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分解研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统筹整合,构建有特色的“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即贯穿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一条主线,根据学生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三个能力层次由低到高的教学规律,构建实践教学的五大模块。一是实验教学模块,通过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促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为主要教学目标,强调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二是实习教学模块,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目的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三是课内实践模块,通过课堂启发、讨论和操练,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科学思维;四是课程设计模块,主要是某些专业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课后独立大作业,通过设计的计算、制图、查阅工具书与使用技术资料等,使学生受到设计的基础训练,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五是毕业论文(设计)模块,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明确选题,进行答辩,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6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并推出新教材
我校土建类专业注重跟踪专业领域的发展动向和前沿课题,及时总结学科研究成果,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引入专业课教学之中,不断丰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掌握专业技能的发展方向和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及其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紧密结合国情、省情以及教学实际编写出版了系列教材。如工程管理专业10多年来,公开出版了一批在国内、省内颇有影响的专业教材,包括主编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建设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十五”规划教材各1部,参编建设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教材2部,仅最近4年就有18部教材公开出版,且部分教材属国内同一专业领域率先出版,被众多同类院校专业选用。土木工程专业主编、参编各类教材42部,建成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教学网站4个。
7 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校土建类专业特别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分别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等现代教学方法,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既增大教学信息,又适应教学改革中减少学时的需要,使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富于吸引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采取讨论式学习、联合式学习、小团队学习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调动了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捷方便、信息量大的特点,建立教学资源库,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素材;建立专业教学网站,广泛采用多媒体手段,探索适合土建类专业直观、生动、形象、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建筑学专业从传统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一厢情愿的安排走向学生通过讲座、调研、课堂讨论等形式自主学习,从传统的单兵作战走向个体与小组的分工协作,提倡经常性的集体分析和研讨。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广泛运用案例组织教学,以实际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使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成了主动的知识获取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我校土建类专业高度重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执行,除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外,还依照专业教育评估标准的要求,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建立健全了一些教学管理细则,使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合理,为基于专业教育评估为导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学院除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