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作者:陈迪妹 程亚倩 楼 灏

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原则。“厚基础”是指打好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必备的人文修养基础(由公共基础课与公共选修课承担)、化学学科知识与化学文化修养基础(由化学专业基础课、化学专业选修课、化学文化修养提高选修课承担)、化学教师教育素养基础(由化学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承担)。“宽口径”是指要拓宽专业口径,不仅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化学,还要学习化学相关的知识,如环境化学、生物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原理、材料化学等,学生具有宽广的化学知识。“强能力”是指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2 新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
  新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不能仅仅把目光盯在中学化学教学新课改这个主题上,高师培养方案的新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要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关注学生以及化学教育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性,同时要切实做好“化学教师教育要为中学化学教育新课改服务”这个大主题,要切实把课程体系改革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二是要减轻学生的沉重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体系构建的最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减轻学生负担必须要解决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总课时数之间的矛盾,我们提出的具体措施是在保留传统优势课程的基础上大量设置“中小型”课程,更新教学方法和改进学习方法。
  
  三、实践教学体现了新课程体系的特色
  
  我们在新课程体系中,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从课程设置方面,对化学教育类课程进行创新改革,除了加强原来的课程“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中学化学活动课实践与设计”和“化学教育科研方法”的实践教学环节外,特别增加了教育实践类课程。
  1 针对目前培养的师范学生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新课程体系中,我们增设了课程“化学教育技能训练”和增加了“微格教学”课时,从第二个学期开始一直到实习前的第五个学期,让师范生通过长达四个学期的师范技能模拟练习,全程模拟培养,为第六个学期的教育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2 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目前培养的师范学生从高考之后到大学毕业的解题能力没有显著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的问题,我们开设了课程“中学化学习题练习与题解”,从第二个学期开始一直到毕业前的第七个学期,通过三年的解题练习,达到一定的解题熟练程度,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旨在对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做出总结,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3 目前中学化学实行模块教学,其中有较多的选修模块,为了将来学生能在中学较快较好地开设选修课程,我们增设了“化学史”、“化学与人类”、“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环境、资源与能源”等课程。
  4 同时,我们还开设了“化学多媒体素材制作和应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分析与实践”、“化学创新教育与校本科研”和“中学生化学竞赛指导”等课程,使师范生在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分析教材进行说课、了解国内外创新教育的情况、探讨创新教育的模式和化学竞赛指导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我们学院一直遵循“宽基础、强实践”的原则,专业理论课与实验课按1:1.2的比例实行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采取保留原有的课程类型和课时数,只在课程的讲授内容上做出了课程说明,旨在改进教学内容,增加与中学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删除各专业课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为了使方案具有可行性,真正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我们对专业必修课、教育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四十余门课程做了课程说明,明确了高师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学化学新课程的衔接。
  结合“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我们加强了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环节。教育见习安排在教育实习前的2个学期,每学期见习1周。教育见习包括班主任工作见习和课堂观摩。在班主任工作见习中,要求担任班主任助理,参与班级管理,并按要求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课堂观摩每周6次,要求提供课堂观摩记录和评课报告。教育实习安排8周,要求进入实习学校之前完成微格教学训练,并提交30分钟微格教学试讲录像带。教学实习应不少于8节课,并兼任不少于2周的班主任工作。
  学校方面除了增加教育见习与实习周数外,还在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专门为师范专业学生开设教育学辅修专业,实施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辅修制”培养模式。师范专业学生在修读满主修专业的同时,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修读教育学辅修专业。学生修满主修及辅修专业规定课程和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学校将分别颁发主修专业毕业证书和教育学辅修专业证书。
  
  四、结语
  
  由于受学校目前教学体制和培养模式的制约,我们在构建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时,不可能完全推翻原有的课程体系,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做进一步调整与修改。对于公共基础必修课部分,由学校统一实施不做改动,我们只在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上做了调整。
  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已在2007级中开始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科教学内容是否与中学化学新课程有效衔接、深广度把握如何、师范特色的全程教育能否有效开展、如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等问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调整,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
  (本文系全国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化学”建设点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余大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