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
作者:王明召 朱文祥
位为主(占75%),可持续发展性强。在学缘结构上,中青年教师中本校培养的占25%、国外引进的占38%,多学缘组合,优势互补。
教学团队成员承担了多项与无机化学有关的科研项目,涵盖国家级、部级、市级、校级项目,为学生科研能力的初步形成提供思维空间和参与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及时融入科研的新进展、科研成果转化为配套综合实验、依托教师的课题指导学生科研等具体做法,以科研促进教学。
三、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程组因材施教,以讲授为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互动式教学,通过讲课、学术报告、讨论、作业、小论文、读书报告、考试等多个教学环节,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狠下功夫,注重启发式教学,力图让学生领会学术思想。讲课时注重运用“问题驱动法”,对讲授的各模块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线索,以问题为驱动,以问题为脉络,精心构建授课内容的结构框架。尽量在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论点,竭力避免填鸭式教学。
教学有针对性,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讲求实效。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根据每届学生的基础和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详细讲授、课堂精讲与学生课下自学结合、选讲与学生完全自学结合。
将教学扩展到课外,引导学生查阅无机化学专业文献和书籍,深入调研现代无机化学研究的领域、方法和思想,并撰写小论文,比较全面地培养学生检索、阅读、归纳、整理无机化学专业文献及著述的能力,培养学生捕捉学术动态的能力。
2、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充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软件的使用原则,构建CAI模式。精心制作了全部教学内容的ppt幻灯片,并且每年都进行改进与完善。ppt课件的制作运用到多种先进的软件,例如使用多媒体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制作配合物成键理论的演示动画,也运用到多种化学专用软件。CAI教学手段的改进,实现了化学教学的可视化,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根据教学内容,同时结合运用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的手段。
借助于学校的先进Blackboard平台,建立起课程网页,为学生提供课程介绍(课程地位、教学大纲、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课程规划等)、网上课堂(在线教案、专题介绍、教学录像、习题作业及答案、学习测试等)、学生实践(综合实验、科研立项、近年本科生毕业论文、获得奖励等)、学生习作(小论文、读书报告、发表的论文)、网络资源(参考书目、阅读材料、同类精品课程、MIT公开课程、专业期刊、重要无机化合物检索、文献查阅、诺贝尔奖网站等)等大量资源。同时开辟了学生天地、师生互动板块,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3、探索多样化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内容综合性强、领域广、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多样化,探索科学的评价方式是课程建设的一个方面。课程组采用综合评定法进行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制定出多角度的考核标准,包括:(1)成绩结构:作业、小论文和读书报告共占30%,考试成绩占70%(2)综合定性评价:小论文和读书报告的评语(书面和口头);(3)综合定量评价: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实践表明,“中级无机化学”真正起到了完善化学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帮助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作用。课程得到校内、校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并且自开始实行学生评课以来,学生的评价均为优秀。1992年“《无机化学(Ⅱ)》课程的创设和教学实践”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1997年包含“中级无机化学”的“高师化学本科新型教学计划”获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本课程现已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重点建设的精品课程之一。课程组将继续不懈地努力,力争把本课程建设成一流的精品课程。
[责任编辑 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