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学术交流”课
作者:顾卫星
等技能于一体。“学术交流”使用“English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和“College Reading and Study Skills,A Guide to Improving Academic Communication”英文教材,课堂教学、问题回答、小组讨论、练习作业、论文撰写、交流演讲等一切教学活动均使用英文,以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对暂时或一时无法用英语确切表达的术语或词汇,在使用汉语时须提出申请,师生一视同仁。
(1)“听”、“说”能力训练贯穿始终。课堂教学阶段,任课教师采用“讲”、“练”二分法原则。即花一半时间讲解学术写作和演讲知识,学生以“听”为主,作必要的课堂笔记。另一半时间则由学生练,以“说”为主,包括问题回答、相互操练、小组讨论以及其他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等。在交流演讲阶段,每个同学不但有不少于5分钟直接“说”的时间,更有大量现场“听”和提问(“说”)的机会。当然,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学生在课外演练交流演讲(“说”)的时间就更多。从交流演讲的效果来看,“学术交流”听说能力训练达到了“能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读”能力训练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充分的预习。仅按完成预习任务的要求统计,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量应在130页左右(两本英语教材共计800余页,课堂教学时间按6周计)。在论文撰写阶段,学生还需根据各自论文选题大量自主阅读,收集资料数据。根据递交的学术论文判断,学生平均参阅了6篇/部文献。这些自主阅读是真实性阅读,有的放矢地阅读。大量的输入为交流输出奠定了基础。
(3)“写”、“译”能力训练效果显著。“学术交流”要求写1篇长度为4页纸左右(大约2000英文单词)的论文(A4纸打印;5号字;TimesNewRoman字体;单倍行距)。从学生递交的论文长度来看,所有学生都达到了要求。12%的论文长度在8页纸(约4000英文单词)或以上,超100%或以上;58%的论文长度在6页纸(约3000英文单词)或以上,超50%或以上。仅从论文长度来看,学生的写作已远远超越一般作文120~150英文单词的写作要求。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是“学术交流”的一次探索性尝试,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直接用英文思考和写作。有一部分同学的论文,或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部分论文是通过或主要通过中译英完成,但他们由翻译而作的论文,又不完全是死译或字字对译,而是应用了一定的翻译技巧,如意译、转译等,力求通顺,努力使汉语思维模式为英文表述方式让路,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更高层次”“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的翻译能力训练要求。
(4)“学术交流”具有专业与文化相结合的性质。为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地学习,“学术交流”课程不对论文撰写的具体内容作统一规定,只要求学生撰写感兴趣、并有可能完成的话题。选题可以是专业类,也可以是非专业类;可以是语言技能类,也可以是社会文化类。学生递交了涉及刑法、民法、婚姻法、知识产权等专业学术论文17篇,占法学院专业论文总数的57%;涉及金融、商业、工业产业、经贸等选题的论文50篇,占商学院专业论文总数的70%。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共计67篇,占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二。从这一点来看,“学术交流”具有明显的专业英语写作的性质。另有33篇论文涉及社会历史、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学习生活、科学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占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涉及文化人物、家庭生活、职业选择、社会治安、贫富差距等社会文化以及热点问题的论文最多,共18篇。从这一点来看,“学术交流”又具有社会文化课程的特点。
(5)“学术交流”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进入“更高要求”层次的学生不但英语基础较好,而且学习素质也较高,这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术交流”课程性质和要求又促使学生努力自主学习。事实上,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自主学习,学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前,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要求,对教学内容主动预习,认真笔记,记录问题,做到对新课内容“心中有数”。上课时,学生们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听任课教师讲解,学生不是盲目接受,而是不时提出有益补充;小组讨论,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结对操练,学生不但自觉互换角色,而且还主动结成新对,以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交流演讲演练,气氛更是热烈,畅所欲言,激烈争论场面层出不穷。在课外,生生间、师生间以不同形式交流学习信息、解决学习疑难。交流演讲的组织和安排也全由学生自主完成,任课教师还多次应邀参加并指导交流演讲演练。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表现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求知欲望尤其值得肯定。他们花时间、精力查阅、收集、筛选、分析相关资料和数据,独立、自主地撰写学术论文。更有部分同学采用“portfolio”记录他们的学习进程,以便“温故而知新”、自我对照和形成性考核。
(6)“学术交流”为陶冶学生学术文化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体现“学术交流”这一课程的“学术”性,任课教师要求撰写的学术论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至少参阅3个,部文献,引用其学术观点或数据,对自己的观点和理论自圆其说。从学生递交的论文选题来看,67%的课题涉及各自的学术专业,33%的课题和社会文化有关。从学术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统计来看,97%的论文达到了要求。论文结构虽有差异,但所有论文均按照标题(或副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引文、必要的页注)、结语,总结、参考文献等学术论文规范排列。学术论文总体思想内容健康,观点正确,叙述论证合理,组织结构自然,语言表达基本准确,达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内容完整,文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
[责任编辑:陈立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