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大学生学习动机、风格和策略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
作者:韩美竹 席 静
低分组成绩不佳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目前无论是课堂教学模式还是考试机制都不适合该类学生(动觉型)的学习,这点希望引起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视。
3、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及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和差异
学生英语成绩与学习策略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正相关。由高到低依次是: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记忆策略、社交策略。其中前三项因素达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表明使用这些策略对英语成绩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众多研究都肯定了这点(文秋芳等,1996)。尤其是元认知和认知策略,诸多研究表明善学者比不善学者能更有效地运用这二者(Cohen,1998)。
情感策略与英语成绩显著的正相关证实了Krashen(1982)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即情感因素可以阻碍或促进语言输入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保持自信、不焦躁将有利于语言的习得。该结论亦支持了王宇(2002)对苏州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和听力成绩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但与李炯英(2002)对东南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调查结果不一致。
补偿策略、记忆策略和社交策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补偿策略上,该结论得到了较多研究的支持(李炯英,2002);在记忆策略和社交策略上,本结论与李炯英的不一致。存在这些分歧的原因可能在于测试样本和环境因素的不同,有关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进一步对高、中、低三组策略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元认知策略上的使用差异最大,其使用情况由高到低依次是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组。高分组学生与中分组和低分组的差异均达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P<0.01;P<0.001),尤其与低分组对比的差异非常显著。另外,中分组与低分组的差异也具有统计意义。该结果充分肯定了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认知策略方面,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地使用该策略(P<0.05),而中分组与这两组没有显著差异。情感策略方面,高分组学生比其余两组都明显地更多地使用该策略(P<0.05;P<0.05),其余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另外,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除社交策略,高分组学生在所有策略的使用频率上都高于其他两组,这说明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对学生英语水平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而从各组的策略使用频率上来看,高、中、低三组最常使用的都是补偿策略,最少使用的都是社交策略,这一共性可能抵消了不同水平学生在使用这些策略上的差异。
[责任编辑:陈立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