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农科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探讨
作者:邹庭荣 曹殿立
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数学美学教育,激活学生的审美需求。其次,数学应用的极其广泛性也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的动力之一。正像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指出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当我们用数学方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时,得到的快乐就不只是做对了几道数学题、考试得了满分所能比的。
2、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
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精神生活,大大地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提高与丰富了人类的整个精神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使人成为更完全、更丰富、更有力量的人。在数学教育中,恰当地运用数学文化对学生进行精神意志的教育,这也是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首先,数学影响人类精神生活,在于它表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它将理性思维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思维模式,同时又是一种有力的解决问题的工具,既反映了思维上的合理性和价值趋向,又拓展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之路,因为数学常常是自己否定自己的。数学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从不担心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反思、不断批判自己,并以此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数学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其中三次数学危机及其解决就是最好的例子,这种不断求真的批判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是非常好的素材。
3、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个体具有数学文化各个层次的整体素养,包括数学的观念、知识、技能、能力、思维、方法、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态度、数学的精神、数学地交流、数学地思维、数学地判断、数学地评价、数学地鉴赏、数学价值取向、数学的认知领域与非认知领域、数学理解、数学悟性、数学应用等多方面的品质。在大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数学材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数学的成长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数学家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数学材料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等基本的数学文化内容,了解数学的发展是与人类文化密切相连的。翻开数学发展的历史,展现的是一代又一代数学家前赴后继追求真理、崇尚理性、企求完美的生动画卷。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它在教育中一直有着特殊地位,在提高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品质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的批判,科学试验、逻辑证明等科学方法的学习,有助于形成坚毅好学、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独立思考等良好的思维品质。
4、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有利于熏陶和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
在数学发展的长河中,无处不洋溢着科学精神。数学文化能熏陶和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首先,数学文化雄宏远大的精神能使人的心胸远大。数学问题所研究的对象浩大深远,理论博大精深,结论广泛适用,这些都是激励人的心智,扩宽人的视野,拓展人的情怀的因素。也培养人的科学品德。数学学习能促使人养成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习惯。养成对科学忘我的执著、顽强的奋斗精神。因为数学的研究和学习是一种连续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永无止境的探索活动,一个问题的研究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也可能耗费人的一生精力。因而学习数学可养成献身事业的热忱与执著,培养人勤奋进取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5、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理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在形成和发展人的科学世界观和个性特征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数学是一门论证科学,它教育我们应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养成言必有据的作风;数学是一门精确学科, 数学中大量的计算有助于培养我们做事严谨、细致、准确,养成“严、细、准”的学风:而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又使我们懂得了脚踏实地、坚忍不拔、顽强攀登的个性品质;数学的推理和论证教育,可以增强我们的科学意识;数学建模,可以增强应用意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等等。因此,健康的数学意识将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是兴趣、爱好、习惯、态度、精神、意志等非智力品质形成的潜在因素。数学的文化性在形成人的道德个性、发展科学世界观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同时,数学在开发人的智力、理性思维的培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智能开发、专门人才的培养与训练,将成为新技术革命的关键与基础。数学教育在推动新技术革命中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文化素养的教育,更是一种科学思维的培养,是训练人们大脑思维科学地总结各种系统的有效方法。数学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理性思维、逻辑推理和分析、精确计算和准确判断。数学的这种训练不仅培养了数学家,也有助于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6、关于开展数学文化教学的一些建议
在农林院校进行数学文化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数学发展的相互作用,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人类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发展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体会数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了解数学真理的相对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选择正确地教学方法和策略。数学课程中所选择的数学材料应该是现代人所掌握的。教师首先应把握好作为文化的数学与作为教育的数学的关系,要透过数学课程丰富的文化内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重知识的系统传授而轻获得知识的方法、重逻辑推理而轻合情推理、重再现想象而轻创造性想象的现象:要变被动机械的接受学习为主动建构的理解学习。在教学中要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摒弃那种以记忆题型为目标、以形式上的严谨为准绳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汲取数学文化的精髓。数学文化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宽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数学材料的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