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通过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王淑娟 齐 明

年4项、2005年6项、2007年8项;一等奖数量分别是2003年1项、2005年3项、2007年5项(位列全国第三);获得嵌入式系统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获“飞思卡尔杯”智能电动车东北赛区奖两项;近三年获得校电子类科技创新获奖15项;获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项。
  
  3、将本科优秀生的培养与导师制相结合,按本、硕、博连续、有计划的培养模式培养本科优秀生
  电子学教研室及其相关课题组吸收了一批科技创新、电子设计竞赛选拔出来的优秀生。以教授(博导)为带头人、以副教授和博士为骨干的优秀教师队伍,为本科优秀生制订长期、周密的培养计划,按照本、硕、博连续、有计划的培养模式培养本科优秀生。在指导方面,导师明确本科优秀生各自毕业设计的难点,坚持个体个性发展的原则,让个体意识能够得到最大潜力的飞跃。2005-2007年课题组所指导的学生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8人;获罗克韦尔奖学金、通用电气奖学金等奖励22人次。
  
  4、将本科优秀生的培养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本科优秀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研工作能力
  吸收本科优秀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完成一部分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参加1项或2项科研项目,拓宽了本科优秀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了本科优秀生创造性思维和科研工作能力。2005-2007年课题组成员所指导的本科优秀生申请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已获专利证书3项,其他等待批准。
  
  5、将本科优秀生的培养与“创新研修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实施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拓宽和增加高水平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的机会,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电子学教研室的教授(博导)从2006年秋季学期首批开设4门以培养本科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授课宗旨的“创新研修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研修课题深入学习和调研,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学习寻求答案所需的方法和手段,培养了优秀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研修课程”的学生作品“110V/40A混合式直流接触器”和“智能小红帽”获得2006-2007年度校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二等奖。
  
  [责任编辑:余大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