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提升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作者:郝翠屏 朱代春
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等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分别占总学时的15%和18%。由于《大纲》特有的导向性,学时比例上的差距往往标志着孰重孰轻的问题,加之市场导向,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确实在加大相关专业知识课的力度。应该说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某种相关专业知识,这个导向本身是及时的,没有任何不当,关键是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界定未脱英语工具论的窠臼,也不曾预料在大学英语迅速发展的今天,已不是任何需要英语的领域都由英语专业教育所垄断。
在对英语专业的专业内涵讨论中,立意已经比较明确,那就是英语专业的专业内容应该在大文科中与历史、文学、语言、哲学等相关专业部分交叉互补,要确立人文学科在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加大人文学科的专业内容。这一立论与生源成分及其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关,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部分地替代了英语专业教育的实用功能有关,与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关,更与国家长期的教育发展战略有关。在终极意义上说,是教育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回归。
首先,英语专业培养要加强《大纲》中规定的“英语专业知识课程”。英语文学课曾有优良的传统,也培养了一批资深英语教育家和翻译家。但是,近20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英语文学课被一砍再砍,沦落到70个学时甚至更少。语言学方面的课程,由于受西方应用语言学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壮大。英语文化课可以说是近年来专业知识课中的“新宠”,但相关课程的开设泛而不专,流于文化常识和表面现象,缺乏中外文化的深层比较,缺乏独立思考及批判意识的培养。其次,要增开“相关专业知识”的选修课,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教育学方面的原版经典著作,而不仅仅是在英语之外加上一个时髦的技能。可开设名著导读类课程,并辅之以用汉语讲述的通识类课程。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打通各学科的门径,为学生进一步深造为高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四、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取向
可以说任何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的。社会是动态发展的系统,为之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需要适时调整。在外语不断普及、要求不断提高的大潮中,英语专业如何定位、如何满足社会需求成了日进日新的课题。
衡量本科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合新的形势,可以从五个方面去考虑。一是要了解以经济发展为带动的市场需求情况;二是要考虑中学阶段英语教育基础;三是要考虑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四是要考虑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五是要考虑国家的发展战略。可以说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对全国各层次的英语教学目标的总体规划密切相关,既要考虑英语教育在高中、大学、研究生等各个阶段的连续性,又要考虑和大学英语教育的优势互补,还要考虑国家总体发展规划,这样才能找准定位。
五、提升本科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我国英语专业硕士点至今已有200多个,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也大幅增长,但培养出的真正高、精、尖人才仍是风毛麟角,对此业内人士早在2002年就注意到隐藏的危机。全国每年仅有一二十个博士生毕业,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高校英语专业师资学历普遍较低,不少学校是本科生教本科生。由于教学未能以研究来支撑,英语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根本的原因出在本科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是目前本科英语专业教育职业化,研究生英语专业教育本科化的结果。
鉴于全国大部分高校都设有英语专业,在校英语专业学生数十万,当前本科英语专业应该缩小招生规模,着眼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毕业生的去向规划是:一部分充实英语基础教育师资;一部分充实大学英语师资;一部分进入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造。对毕业生的要求是:掌握纯熟的英语技能的同时还要对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广阔的了解,对某一人文学科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系统的知识构建,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有一定的专门研究基础,另外还需对我国的文化传统等有相当的了解,认识两种文化相互交汇时可能产生的契合或冲突以便进行正确的跨文化交际。对毕业生的期待是:在充实英语基础教育和大学英语师资方面,通过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来浸染、带动最广大的英语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在进入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造方面,不仅有学生能够在英语语言文学方面进行深造,还要有更多的学生能在其他人文学科深造,以期充实专业外语师资、带动专业外语的发展,成为外事、科研、出版、翻译等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
这里尤其强调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能在其他人文学科进一步深造。因为英语作为外语的工具属性是不容置疑的,要摆脱工具属性的限制,就要在这种语言负载的内容上下工夫。对纯粹的语言研究者来说,英语为直接研究对象,但不可能脱离普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支持;对英语文学研究者来说,也不能脱离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经济、艺术等学科的知识。为英语而英语、为语言而语言、为文学而文学永远出不了专才,更出不了大家,这是近年来英语专业培养的一个教训。
因此,英语专业培养要回归根本,这是针对英语专业教育职业化、市场化而言。提升英语专业教学目标,并不是一味地在英语语言、文学上拔高,而是以纯熟的英语技能为基础,加强人文学科教育,构建除英语之外的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英语毕业生的人文素质,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打开门径。我们并不期待本科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是高级人才,但本科英语专业教育的立意要高,要为高级专门人才的产生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张冬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