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加强农科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的实践
作者:李大胜 崔大方 江青艳 陈 然
勤奋、求实、科学、创新的人才。
2、开放式:实验室开放教学
扩大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力度,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主动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自启动开放实验室以来,共吸引了学校资环、园艺、等10个学院25个专业的学生,包括了兴趣实验、创新项目实验、毕业论文与设计等,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校际资源共享,形成学科特色竞赛实验室形成学科特色竞赛实验室,与有关部门开展工程绘图技能大赛、数学建模比赛、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承办广东省团委主办的大学生生化实验技能大赛的组织评选工作。在“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中,有中山大学等近20所学校的学生参加,对全省的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研究性:兴趣研究、创新项目研究、论文研究
通过教师拟订实验项目,学生选择、教师和学生共同拟订实验项目,以及学生自己拟订实验项目三种途径开通研究性实验教学。此外,开展兴趣研究活动,科研小组、兴趣小组亦是课外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撑。研究性实验教学实践表明,研究性实验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宽叶野生稻内生固氮新种描述及促稻生长作用”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1N1SIVHA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高效可溶表达及鉴别诊断SIV的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喜树根器官培养和抗癌物质喜树碱生成的研究”、“毒素溶血过程及溶血作用的生化机理学研究”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
三、深化农科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深化农科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是加强农科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农科类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低于25%,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超过80%,并纳入实验教学大纲;对超过30学时的课程实验应单独设实验课程;支持按照课程群将分散设立的课程实验进行整合,独立设课、单独考核,单独计算学分;争取按学科大类设立一定数量的创新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实验,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积极鼓励各门课程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也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大力度的教学改革,“以突出基础、加强应用,注重实验、优化整合、分类处理为指导思想,以农业应用为特色”,建立起较具农林特色的数学教学体系。本课程既突出数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又强化数学与农林专业学科的结合,并加强数学与计算机的结合,将数学实验纳入教学改革体系,取得了可喜成绩。“数学实验引入农科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如,“基础化学实验”是将普通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统一起来,自成体系,独立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它与化学理论课程相适应,与农科等各专业相关联,以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手段,以培养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删减验证性实验,加强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并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本改革项目获得了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四、加强农科实验教学手段与技术的改革
实验教学手段与技术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提升实验教学效率的关键,我们鼓励和促进实验教师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实验技术研究,运用新技术,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手段和技术。
1、多媒体实验教学:实验室网络化、实验课多媒体教学
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尽可能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CAI课件等手段,将实验课的主要内容用文字、图像、声音、颜色、动画等多媒体方式,加以演示、讲解,使学生得到形象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验效率与效果。
2、互动实验教学
采用国内一流的数码显微设备和技术装备植物学实验室,数码万动显微实验室提供了新颖、有趣的实验环境,有别于传统形态学实验室,更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关于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共享等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3、网络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和网络资源进行实验教学,实验课向多网络化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将实验室开放空间延伸到互联网上,可最大限度地使资源实现高效和充分应用。如建立了教学网站和信息资源库,学生可在线进行实验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及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进行更多实验探索,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能力训练与个性化发展。如进行“基于网上资源遗传学自主性学习教改试验”的“遗传学”精品课程,完成了遗传学教改试验“遗传学”网站,成功地应用于教学,以后结合所获得的广东省教育厅“151工程”项目开展“基于web-quest遗传学教改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该项改革的教学资源“遗传学”网站于2007年获得第二届全国百佳网站(十佳学术类网站),其改革成果也于2008年1月获广东省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课程改革成果三等奖。
[责任编辑:张冬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