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对我国英语教育低龄化现象的思考

作者:罗 睿 韦建华




  2.让环境成为提供幼儿英语教育的空间。
  (1)幼儿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多给幼儿提供感知英语的信息,让幼儿置身于英语环境中,对幼儿学习英语极有帮助。应给幼儿创设耳濡目染的认知环境,在走廊、橱窗、活动室各处贴上插图,标上英文,随时给幼儿提供英语刺激,让幼儿置身于英语环境中;设置英语角、卡片角,教师和幼儿共同将学过的单词、日常用语形象的画在小卡片上,注上英语、汉语等插在英语角里,或提供一些彩色的英语图书;适时播放英文歌曲、儿歌,选播英语录像带、电脑软件等。
  (2)创设读读讲讲的语言环境,以培养幼儿的英语语感和听力。如每天进园老师都和幼儿用英语打招呼,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双语问候”的习惯。而在其他生活环节中,教师更注重创设一些英语情境,例如洗手前,教师说一声“Wash hands,please”,上课前说一声“Are you ready?”,日常见面相互问候“How are you?”。另外,老师还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英语对话情景,让幼儿自由学、自由练、自由交往。
  3.让“一日活动”成为通向幼儿英语教育的途径。
  某幼儿园校长认为:一日活动是幼儿在园生活的全部,在一日活动中提供幼儿英语练习的机会,对幼儿更好掌握、运用英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一日活动中,应有意识的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使幼儿处在一种极佳的情绪状态,在不知不觉中愉快的接受英语。
  4.应让教师成为实施幼儿英语教育的保障。
  (1)教师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保证英语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现在有些师范学院只注重理论教学,并不让学生较多地参与实践活动。因此很多老师虽肚里有货,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更加不知道该怎样传授给学生。我想这就是我们师范教育的大弊所在。老师不会教,学生自然也不会学了。
  (2)英语教学还应注意一些问题:对幼儿的英语接受能力要给以科学的估量。既不要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又不能过高看待其接受能力,注意因材施教,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5.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给予不同的要求,不能急功近利。
  有的幼儿园就制定了这样的目标:小班幼儿能初步听懂日常的短句,初步熟悉26个字母,掌握部分简单的单词,会学唱6首英文歌曲;中班幼儿能掌握50个左右的单词,进一步熟悉26个字母,掌握15句左右的短句、日常问候语,会唱10首英文歌曲;大班幼儿在巩固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掌握50个新的单词,学会20句左右新的短句,会唱10首英文歌曲。这种目标既贴近实际,又让教师知道该怎么教。在这种既轻松又有趣的环境中,相信学生也会学的很开心。
  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英语已经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所以学好英语是非常必要的,幼儿英语教育也是可行的。但是在这中间,我们要把握教育重点,科学实行幼儿教育。同时在学习英语时,也不能忘记母语。因为母语是一切其他语种的基础。这更加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为幼儿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敏,张羽.儿童学英语越早越好吗?[N].北京日报,2003.
  [2]冯建华.英语考级走向低龄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