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师范美术教学应凸显教师职业特征
作者:何晓辉
一位好教师,做一名好教师不但要有做艺术家的较高的专业修养,还要有坚实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这应该是学生们更高的追求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教师,就应该拿是否能成为合格教师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并且注意自身文化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全方位、多方面、立体地塑造学生,使学生能在美术专业技能、理论、文化、道德诸方面平衡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合格美术教师的目的、使学生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的文化、社会功能。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范美术教育的优劣关系到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而师范美术教育的成败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师范美术教师的教学行为。单纯的技能训练对大多数美术教师来说是驾轻就熟,相对轻松的,但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象训练美术工匠一样进行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用这种模式培养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和思维都是单一的,很难想象这种学生在踏上教学工作岗位后如何进行教学工作。
这就要求师范美术教师转变教育思路,明确教育目标,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研究,关注最新的教育动态及相关政策,使自己的教学能切合实际,富有针对性,在研究师范美术教学的同时,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关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这样,将师范的美术教学与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联系起来,在进行师范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中小学的美术教学,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一直能感受到他们以后常用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在专业美术教师中培养讲授美术教育学的教师。以往的师范美术教育往往将美术专业学科和教育学科割裂开来,专业课由美术教师承担,教育类科目由公共课教师承担。两部分课程之间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对纯理论的教育类课程缺乏兴趣,降低了教学效率。如果让美术教师联系具体案例讲解,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是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对师范美术教育是否会出现“师范性”与“艺术性”的失衡有着关键作用 因此,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强化培养合格美术教师的意识,做到在教给学生如何画的同时,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教。使学生一踏上工作岗位,就能顺利地展开教学工作,能熟练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主动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并能独立的进行教育科研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培养教师的责任,才能对得起“师范”二字。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师范美术教育之所以会出现“师范性”与“艺术性”的失衡,主要就是因为在教学当中忽略了培养教师这一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偏失,必然导致教学行为出现偏差,影响教育成果。所以,师范美术教学中始终都要凸显教师这一职业特征。让我们记住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的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然后是一名美术教师,最后才是一名美术专业技能过硬的美术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