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新课改理念下政治课堂变化反思
作者:许金霞
教师要确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发展创新的意识。此外,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还必须使学生树立起主体性的观念。政治课应在学生主体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以开展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素质。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它能使学生在碰撞的过程中,学会想问题、办事情,且对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一种形式,就会使那些教给学生的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教条式的东西,使他们只是出于应试的需要而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主体性地位根本无法凸现。
另外,新课程给高中政治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政治课的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实现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互补。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高一《经济生活》的《重视社会生产》一节中,就可以针对当前的热点“三农问题”,体会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节中,则可就当前的新闻热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都市繁华街区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教育均衡化”等来讨论怎样追求“社会公平”下的效率;而在《适度合理消费》一节中,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子课题,如“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的辨证统一”等等,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础上,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最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笔者确定了“中学生消费之我见”、“农民工与城市发展”、“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这三个专题,通过6课时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并有了一些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了他们的潜能,还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总之,作为高中的政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都要进行反思,积累经验,改进不足,从而使政治课堂展现出生命的活力。此外,我们还要着眼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并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这样,思想政治课教育必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