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作者:吴克勤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作为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学科,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必须开设的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但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存在一定的障碍,为此,笔者对西方经济学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
积极拓展、逐步充实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之前通常已学过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一种政治经济学的思维定势;本门课程内容庞杂,融会了宏观和微观两套体系;西方经济学课程发展迅速,教材也一再改版,但新的内容仍然难以一一囊括,学时又有限,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问题成了需要不断讨论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充实教学内容,增加学生把握此门课程的能力。
增加区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相关内容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均为高校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在整个社会生产中以利润最大化为流通方向的整个流通过程,侧重资本的再分配问题。而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供求关系、厂商营销策略等内容的,两者都是对经济现象规律的正确总结和真理性概括,但是研究角度、方法不一样。相对而言,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学习过政治经济学,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因此,在讲授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时,应当增加区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让学生以新的方式去看待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接受西方经济学的方法。避免学生因为理解上的混乱或无所适从而出现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者一味地批判、抵触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现象。
增加课程重难点、易混淆知识点的讲述课时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日后学习专业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其中一些重要概念抽象晦涩,不易理解,例如边际效用。另外,西方经济学包含微观和宏观两套经济学体系,学生对于这两套体系也容易混淆,例如从微观到宏观的几种需求—供给模型。在讲授这些概念和模型时,应增加教授学时,充实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及课后练习题等方法,把内容讲解透彻,同时在后面的章节不断穿插重复,温故知新。例如笔者在讲授边际效用时曾经作过教学实验,对于边际效用问题的讲授,在A班对此概念教授了两个课时,而压缩了风险防范的章节,在B班只讲授一个学时。此后,对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乃至后面章节的各种相关的模型分析,A班的学生都比B班的学生易于接受,可见,增加重难点的教学学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适当增加经济学前沿动态和非主流学派的介绍近年来,西方经济学发展较快,大量新的思想不断涌现,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不可能完全囊括这些内容。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前沿与动态,在课堂上适当地、浅显地、有重点地讲述当前西方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如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中涉及的西方经济学的问题,通胀和失业、现代产权理论、不对称风险、博弈论等问题,激发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兴趣。由于学时有限,只能对前沿动态做一般性的介绍,重点在于通过介绍使学生关心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培养他们经常阅读学术期刊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与独立研究的能力。而适当的介绍非主流学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完整的认识,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明确课后了解、学习的方向。
创新、丰富、改进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有充实的内容,还需要辅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关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要始终围绕三点进行,一是必须联系实际,二是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三是对于基础的概念性的知识必须加以巩固。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可以联系实际,加深学生的认识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实施该教学法时存在方式陈旧、案例陈旧、与中国本土经济不够贴近等问题。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原理采用不同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穿插、章节总结、组织讨论时穿插等不同方式充实案例资源,尽量选取近期发生的、与中国本土经济贴近紧密的案例,以增加学生学习分析案例的兴趣。例如笔者在讲述供给需求、市场结构和厂商均衡等理论时就选取当前中国家电TCL的困境和长虹的雄风不在为例,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课上分组讨论分析,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高度的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教学方式。西方经济学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除了使学生掌握原理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一种经济分析的思考方法和思路。因此,采取探究式的教学尤为合适。而且探究式的教学不仅可以运用于模型原理推导的教学,还可以和案例教学等其他教学法结合起来,例如可采取分组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案例,以训练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研究问题的习惯。
多媒体教学法、基础性模型和推导可以节省课时,激发学生的兴趣目前,多媒体教学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从笔者近年来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来看,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把繁杂的数学推导和模型转变为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演示,也可以结合案例教学法,图文并茂地展现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做好的课件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了解学习重点,也不需为课上做笔记而发愁,使课堂效率最大化,课后还可使学生对照复习,节省课时,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多媒体教学法毕竟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若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只放在课件的制作方面就得不偿失。
应坚持课后习题等传统教学法,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如今崭新的教学法层出不穷,对于传统教学法批判较多,特别是对习题式的教学法大都持摒弃的态度。笔者认为不能舍弃课后习题等传统教学法,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如果没有一些必要的习题约束或者考试约束则无法保证学习效果。二是习题是巩固基础性知识的重要办法,需要以强制性的手段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概念。三是适当的、多种形式的习题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除了传统形式的习题以外,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布置案例分析的习题,也可以结合探究式教学法布置分组讨论、提交研究报告等开放性的习题。同样,对于其他的传统教学法也不能一味地摒弃,传统教学法在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教师应当取其精华。以上提及的教学方法并非孤立,而是穿插于整个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方式融合交替运用,不断改进该学科的教学法,目的是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谢德琼.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6).
[3]薛治龙.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几个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2).
[4]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5]陈银飞,苏建红.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
[6]于丽琴.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几个问题的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