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模具专业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新模式探索
作者:胡晓岳
4.对“三校生”基础缺乏相应的了解。“三校生”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如何保证培养出的毕业生全部合格,是需要不断研讨的问题。
5.学生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高等教育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由于学制的缩短,使得提高学生的素质变得更加紧迫。
6.基础课程的削减,将会使教师之间的利益此消彼长。课程整合势必牵涉系部之间、教研室与教研室之间的利益,从而引起教师之间利益分配的变化。
对缩短高职学制的一些建议
应当看到,对模具专业两年制进行改革,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新模式,在实施上的确存在困难,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多方通力合作。为此,从学院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走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子,由政府制定法律、法规,用立法的形式,保证企业对教育的支持。
2.要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逐步做到与其他高职和中职院校学分互认,教学资源有偿共享。
3.对两年制学时不可限制太多,应因专业而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两年制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时偏紧,应该增加学时。
4.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工作,为一专多能做好准备。切实提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待遇,使之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中,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职责明确。
改革模具专业两年制,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新模式,不仅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职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有利于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有利于克服中等职教是终结性教育的错误认识,拉动中职教育的发展,引导和促进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彩霞,戴护民,李舒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2-24.
[2]成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48-51.
[3]马建富.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3,(2):36-38.
[4]秦虹.国外中职与高职衔接模式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2):51-53.
[5]慈溪职高课题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1,(3):30-35.
作者简介:
胡晓岳(1973—),湖南道县人,讲师,高级技师,主要从事生长型制造系统,CAD/CAM一体化等研究和教学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