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模式源自实践 制度重在实效
作者:张宝祥 武忠丽

教师管理实施半工半读前,教师要签订《半工半读带队教师工作责任书》,期间要进行半工半读情况汇总,填写《教师日记》、《半工半读情况及交接记录》等。学校制定了《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管理规定》,要求责任教师主动协助企业做好学生工作,支持企业的合理管理,随时了解情况,并及时向厂方和学校反馈,组织好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一些益智类的活动。在半工半读期间因责任教师失责而造成事故,责任教师将承担相应的责任。责任教师的工作情况将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师资队伍建设是半工半读制度与模式的内在动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改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着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按照“充实数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一是招聘引进,优化结构。每年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专业课教师,逐步形成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操作能力的各行各业技术专家、社会名流担任兼职教师。二是设置专项经费,鼓励教师进修,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培训,提高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三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新发明、新技术、新手段、新的管理经营模式及时引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使教学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确立教师培养方向和目标我校针对每个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潜能,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同时着力建立起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能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指导带动作用的兼职专家教师队伍。数控专业教师发展方向及目标如表2所示。
半工半读制度与模式探索的结晶
我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根据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半工半读的模式。
“订单式”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后,第三学年根据企业要求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如学校的计算机和财会专业学生前两年学习专业和文化课程,第二学期末,根据学生自愿实行分流,组建数据录入班。学校依据北京安达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华道数据公司的订单要求,根据校本教材对学生实行“订单”培养一年,公司负责学生这一年的学费、奖学金,第三年到公司参加半工半读。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只进行阶段性的关注,学生独立在生产第一线,创设一种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交往情境与职业情境,使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某一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半工半读结束经考核合格后,学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既可以与企业签订工作劳动合同,继续在该企业工作,从而走上工作岗位,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也可以自谋职业,自主就业或创业。近年来,我校采用此种方式,先后为企业培养输送了二百多名优秀毕业生。
工学交替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与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职业教育重在理论联系实践,重在技能操作,由于学校在实训设备、场地、实习用料上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依靠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我校焊接专业与太谷飞象集团进行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的试验,交替模式如表3所示。根据学生在第五、第六学期的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的进企业顶岗操作,企业根据学生考勤、劳动态度、生产数量与质量分等级发放工资;不合格的继续实习,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企业免费提供吃住。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技能考核,如此循环反复,直到全部学生进入半工半读;学生全部进入半工半读后也要进行阶段性技能考核,由学校和企业对优秀者分别进行奖励。在这种模式下,学校派专职教师与企业负责人共同管理学生生活与工作期间的纪律,进行阶段性技能考核,组织学生参加中、高级技能鉴定。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技术应用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
到企业办学模式即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到企业进行办学。我校考虑到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迫切需求,将煤焦化专业教学搬到京达焦化有限公司。学生一入学,学校就与公司签订协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第一学期,学生在校内学习文化课,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使其不仅学好知识,也学会做人。从第二学期开始,课堂就搬到了企业,学校派教师利用每天晚上7︰30~9︰20的时间和周六、周日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强化,周一到周五在企业内上班,进行实际操作。由于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工人,上课期间要遵守学校的纪律制度,上班期间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因此,校企双方要经常对学生的管理、生活、学习、思想、纪律等问题进行研讨,寻求更加合理、更有针对性与实用性的教学方案和管理制度。同时,企业通过与我校合作办学,既解决了用工需求,又提升了企业品位与员工素质,提高了产品质量及生产能力,扩大了综合效益。学期末,校企双方要进行双重考核,学校对学生实行与其他在校生一样的考核,企业对学生实行与工人一样的考核。由于学生接受了双重管理与全面教育,可以很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半工半读是加快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我校走校企合作的路子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推行半工半读制度,是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使更多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对于加快我县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红阳.谈恢复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必要性[EB/OL].广州教研网,http://www.guangztr.edu.cn,2008-03-08.
[2]杨朝民.发展“2+1”教育模式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EB/OL].人民网,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6374710.html,2007-10-13.
作者简介:
张宝祥(1963—),男,山西平定人,山西省太谷职业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管理。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