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题记 |
甲编序说 |
第一章 汉文资料 |
第一节 基本史料《元史》 |
第二节 行记《西游录》 |
第三节 其他史料《平宋录》、《庚申外史》 |
第四节 笔记小说《齐东野语》、《癸辛杂识》、《归潜志》、《山居新语》 |
第五节 政书《宪台通纪》 |
第六节 地方志研究 |
第七节 诗文集《元文类》、《天下同文集》、《元诗选》 |
第二章 蒙、藏、回鹘文资料 |
第一节 蒙古文资料 |
第二节 藏文资料 |
第三节 回鹘(畏兀)文资料 |
第三章 国外资料 |
第一节 波斯文资料 |
第二节 阿拉伯文史料《全史》 |
第三节 欧洲文字资料《蒙古史》 |
第四节 亚美尼亚文资料《海屯行记》 |
第五节 叙利亚文史料《东方总主教雅八剌哈与巡视总监列班扫马传》 |
第六节 俄、日文资料 |
第四章 明清两代的元史著述 |
第一节 明代的元史著述 |
第二节 清中叶以前的元史著述《元史类编》 |
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的西北史地与元史研究 |
第四节 清末民国初的三部元史著作 |
第五章 二十年代以后元史研究的进步 |
第一节 王国维、陈垣、陈寅恪等在元史研究上的卓越成就 |
第二节 姚从吾、韩儒林、翁独健、邵循正等在元史研究上的贡献 |
第三节 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 |
第六章 建国以来的蒙元史研究 |
第一节 蒙元史研究的新时期 |
第二节 史料整理与研究 |
第三节 通论性著作和工具书的编撰 |
第四节 政治史研究 |
第五节 经济史研究 |
第六节 思想文化史研究 |
第七节 民族和边区史研究 |
第八节 中外关系史研究 |
第七章 国外的蒙元史研究 |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蒙元史研究 |
第二节 二十世纪的蒙元史研究 |
第八章 本卷编写旨趣 |
乙编综述 |
第一章 国号、年代和分期 |
第一节 国号和年代 |
第二节 分期 |
第二章 疆域与政区 |
第一节 疆域 |
第二节 都城、两都制度 |
第三节 中书省和诸行省 |
第三章 民族 |
第一节 蒙古族 |
第二节 回回 |
第三节 藏族 |
第四节 畏兀儿族 |
第五节 云南各族 |
第六节 东北各族 |
第四章 蒙古的兴起 |
第一节 蒙古部落的起源及其社会的发展 |
第二节 蒙古高原诸部的争战与成吉思汗的统一 |
第三节 大蒙古国的建立 |
第五章 蒙古国的强盛 |
第一节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的兵力和战法 |
第二节 窝阔台时期 |
第三节 贵由时期 |
第四节 蒙哥时期汗位的争夺 |
第六章 元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和忽必烈时期的元代社会 |
第一节 忽必烈建国及其与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 |
第二节 李璮之乱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制度的完善 |
第三节 南宋的灭亡与江南的统一 |
第四节 西北边地的争夺与北方、东北边疆的巩固 |
第五节 元朝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与统治秩序的稳定 |
第六节 “义利”之争与厉行“汉法”派的受挫 |
第七章 成宗“守成”与武宗时朝政的衰弛 |
第一节 成宗之立及其“持盈守成”的国策 |
第二节 元贞大德间的朝政和社会 |
第三节 大德末年的汗位危机和至大“惟新” |
第八章 从变通祖述到粉饰文治 |
第一节 皇庆延祐间汉法的再推行及其波折“崇文右儒” |
第二节 至治新政和南坡之变 |
第三节 晋邸继统与两都之战 |
第四节 明文之争和至顺年间的“文治” |
第九章 元朝统治的衰败与元末农民大起义 |
第一节 元朝统治的衰败 |
第二节 元末农民大起义 |
第三节 朱元璋削平群雄 |
第四节 元朝的灭亡 |
第十章 西北宗藩 |
第一节 察合台汗国 |
第二节 钦察汗国 |
第三节 窝阔台汗国 |
第四节 伊利汗国 |
第十一章 文化的发展 |
第一节 哲学思想 |
第二节 文学艺术 |
第三节 史学《元朝秘史》的修撰 |
第十二章 宗教的兴盛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
第五节 萨满教 |
第十三章 中外关系 |
第一节 高丽 |
第二节 日本 |
第三节 安南、占城 |
第四节 缅、暹、罗斛、真腊缅国 |
第五节 爪哇及南海诸国 |
第六节 印度、僧伽剌 |
第七节 非洲、阿拉伯半岛 |
第八节 欧洲 |
丙编典志 |
第一章 农业、畜牧业 |
第一节 元代的重农政策 |
第二节 元代的农业生产技术 |
第三节 元代农业的恢复、发展与衰敝 |
第四节 畜牧业 |
第二章 土地制度与地租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地租 |
第三章 户籍、赋役 |
第一节 户籍 |
第二节 赋役 |
第四章 手工业、工程 |
第一节 工匠的来源及其地位 |
第二节 元代的官私手工业 |
第三节 手工业工程的技术成就 |
第五章 商业与市镇 |
第一节 商业 |
第二节 市镇 |
第三节 商人 |
第六章 运河与海运 |
第一节 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与整治 |
第二节 海运 |
第七章 钞法 |
第一节 初期钞法与地方货币 |
第二节 钞法的整备与中统元宝交钞的颁行 |
第三节 钞法改革与至元宝钞 |
第四节 至大变钞及其失败 |
第五节 至正变钞与钞法的崩溃 |
第八章 职官制度 |
第一节 元代官制形成 |
第二节 铨选制度 |
第三节 俸禄 |
第九章 军事制度 |
第一节 军队 |
第二节 军事指挥 |
第三节 兵役制度 |
第四节 军官 |
第五节 武器管理与后勤保障 |
第六节 站赤与急递铺 |
第七节 军法 |
第十章 元代投下分封制度 |
第一节 草原兀鲁思的分封 |
第二节 汉地五户丝食邑的建立 |
第三节 忽必烈时期的投下制度 |
第四节 投下的官署 |
第五节 投下领主的特权 |
第六节 投下户 |
第七节 王爵承袭制度 |
第十一章 元代的法律 |
第一节 元代法律的编纂 |
第二节 《大元通制》的体系 |
第三节 《大元通制》的主要特征 |
第四节 元代的司法结构 |
第十二章 元代的礼俗 |
第一节 祭祀 |
第二节 仪制 |
第三节 婚姻 |
第四节 丧葬 |
第五节 岁时节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