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再思考

作者:黄任文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教学如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深思和探索。笔者认为,为了适应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潮头,主动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全方位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做一个快乐的教书人。
  
  一、语文教学需要个性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不能千篇一律,不可人云亦云,不应拾人牙慧。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才情、学识、心智为载体,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初为人师者,大多数手头离不开名师教案,教学往往是模仿、套用、移植,照葫芦画瓢,鲜有自己的思想,个性就无从谈起。当然,这是不少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这一层次上,课堂不能成为自己的课堂,那是教师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教学个性要从厚实的人文底蕴中升华出来自成一家,必须在丰富人文背景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教师博采众长,广泛涉猎中外教育理论著作,不断完善专业知识,全面提升文化素养,然后将各家的理论、经验、长处进行吸收、消化,创新。俄国文学评论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人活在树木和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的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定会活得更舒服些。”这话告诉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才是丰富的知识背景。具备了丰富的知识背景,加上独立思考,就能树起独特的教学风格,成就个人的教学魅力。
  教学个性来自教学艺术的优化。教师丰富了足够的知识背景后,对教材把握应是游刃有余的,对课堂的掌控应是驾驭自如的,对教法的取舍应是随手拈来的,对教学的定位应是居高临下的,对学生的了解应是了如指掌的。只有优化了教学艺术,浓缩沉淀出自我的特质来,创造的火炬才能燃烧出智慧的光芒,淬火的教学个性才能独领风骚。具有个性的教学,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张扬学生的人文精神,造就学生的美好人格。
  
  二、语文教学需要机智
  
  教学机智,简单地说,就是教学的应变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机智是教师应付课堂上的意外情况所处的心理应激状态,是一种妥善处理各种偶发事件,排除各种纷乱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否有健康的和谐的氛围,取决于教师教学机智水平的高低。俄国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此言不差。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机智体现在应对教学突发事件能胸有成竹。备课时,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要作周密的安排,对教学步骤要了然于胸。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备课内,更要备课外。对教学中学生可能的质疑点要有充分的认识,并作好思路解析的准备。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要收放自如,相机诱导。教学机智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有效掌控。如对求疑要有顿开茅塞的启迪;对困惑要有要言不烦的点拨;对纷扰要有切中肯綮的解说;对懈怠要有直言不讳的劝导;对争论要有画龙点睛的小结。有一位老师上《祝福》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对鲁四老爷书房中的一副脱落了一边的对联很感兴趣,追问“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下联是什么?该教师事先没料到学生会问这个问题,也没作过准备。这时如果老师坦承自己不知道,学生会感到失望,何况这时候是教师树立自己教学威信的最佳时机。即使学生理解老师的难处,课堂教学就此缺少了精彩和流畅,学生得不到意外的收获和惊喜。只见这位老师灵机一动,当即引导学生尝试对起下联来,并在课堂上进行对联竞赛,看谁对得工整合理。第二天,这位教师把查到的“品节详明德性坚定”的下联告诉学生,同时又对对联在文中的作用作“微言大义”的阐发,让学生受益匪浅。这位教师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巧妙地化解了一次课堂教学的“危机”。教学机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语文教学需要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批判性评价,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给予肯定与强化,否定与修正。它是一个教师不断自我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教学反思有助于经验的累积。教学的经验往往是零散的,系统性不强。经过教学反思,对经验形成的过程、要素和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明确了经验对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对经验进行编码和贮存,进而促进经验的扩充,这样教学能力就能得到可持续提高。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对自我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的职业意识进行积极、主动的评价和调控,可以有意识地对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理论素养、教学科研等反思取向作出取舍,因而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整,使教师对教学过程有全方位的认识,进而能够把握教学规律,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要求。教学反思促使经验上升为理论。反思不是教学后简单回想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操作的研究性反思。教师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深究,反复追问“为什么”,直至解决“为什么”,不断循环往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就更能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这个见解很有道理,它道出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黄任文,中学教师,现居广西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