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实录
作者:张 芳
师:怎么样?
众生:好!
师:确实非常好啊,不仅押韵、语句精练,而且好像是以罗密欧的口吻向朱丽叶倾诉,将罗密欧的感情刻画得情真意切,非常好。谁再来?
生11(吴继跃):我的歌名是《Last Impression》
师:还有歌名,而且是英文的,想来就不一般啊。
生11(吴继跃):I belive your love./边发抖边以一吻来定下盟约/我拥有了你/你拥有了我/I belive your dream./思念日浓/爱意愈盛/将它化为誓言/I loveyou. so far away./我们为爱而生/我们为爱而死/请不要悲伤/请不要哭泣/我们的爱将震撼星际/沾湿大地/请不要灰心/请不要放弃/我们的灵魂将展开受伤的翅膀/在宇宙振翅高飞/实现人类无尽的梦想/有情人终成眷属//I belive your love.边发抖边以一吻来定下盟约……
师:太好了,吴继跃不仅是从朱丽叶的视角切入,与前面于敏的相呼应,而且使主题也得以体现,正如文中结尾写两家和解,你们觉得用意何在?是否可信?
生12:可信,从全剧看,两人从恋爱、结婚到度过新婚之夜,已表明人文主义爱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胜利,虽然他们最后双双殉情,但他们的爱永生。
生13:不可信,在当时,两个世家的深仇大恨不可能因为两人的死就立刻解除,这只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
师:其实结尾这样处理,重要的不在于是否可信,因为,正如生13所说,这体现了作者更深的美学思想,体现了作者对人文主义理想抱有坚定的信念及乐观主义精神。这出剧的矛盾冲突,是情与仇的冲突,说到底是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思想之间的冲突,而最终情战胜仇,人文主义理想获得了胜利。罗、朱两人殉情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如生12所说,他们的爱永生,人文主义爱的理想获得了更加广泛而永恒的意义。这也正是这出悲喜剧打动我们的一个原因。
【投影】
悲喜剧是指描写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必然性的失败、死亡。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并奋发起来。
师:还有点时间,谁再来说一首?
生14(朱丹):我的歌名是《让爱永生》,“仰望星空/两颗星在不停闪烁/这是爱的见证//无需海誓山盟/只愿相伴一生/这是爱的承诺//点燃心中火焰/让爱再次燃烧/就此永不熄灭/直到地老//守护心中花园/让爱再次重生/永不停止呼吸/直到天荒//让爱永生”
师:好,让我们伴随着朱丹“让爱永生”的歌曲,回味着我们上演的莎翁的这出悲剧,不要一味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而神伤,而是要领略这出悲剧的意蕴并让悲剧不再重演。
课后作业是,一方面修改你的歌词,一方面找来莎士比亚另外的悲剧,如,那个终日在“活着,还是死去”中犹豫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因为捍卫自己荣誉而杀死自己美丽妻子的《奥赛罗》,还有在暴风雨中激情如火山一样喷发的《李尔王》等等,来领略莎翁戏剧的独特魅力,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后记】我认为,本节课这样设计的最大特点是突出了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理解原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本课的另一亮点,是教师对表演者及全班同学的评价,可以说是对学生们今后学习、发展作出了指引,又使他们初尝成功的喜悦,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而最后让学生们以诗或歌词的形式来抒发内心感受,既调动起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又有利于个性化表达,突出语文的生活化。同时,这也为他们今后学习戏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本节课中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如学生对人物的挖掘、对表演的评价还不是很到位,老师在课堂上的点评、引导、调控能力方面还暴露出许多问题等等,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山西太钢四中 030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