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优化语文学习班集体的教学实例

作者:陈惠兰

树立威信,使大家信服自己,自己必须要有实力,即要带头必先优己。因此,压力自然会转变为动力,他们会自觉主动进行钻研,努力自优。
  再次,可以让班上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全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每天的书法一小练,每学期一次的书法赛,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书法有了很明显的进步;字词的音、形、义不断落实;要背诵的内容不断督促,夯实了学生的基本功。
  另外,教师也得到了成长。教师虽是一个职业,但由于他承担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使命,因而决定教师应自觉走在时代的前列。要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不断学习。如果教师整天困于无休止的批阅、检查、评价中,不要说抽不出时间来提高自身修养,甚至连钻研教材的时间也不充足。而学生参与到整个管理过程中,经过各个小组的层层把关,教师只需要从记录本上了解情况,整体把握,不定期抽查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教师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不断发展。
  邓老师组建这些小组,将语文学习好又愿意助人的学生组织起来,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更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发挥集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言语技能训练以小小组活动为主。
  
  [课例1]《卧看牵牛织女星》教学片段之一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很明显是要传授一些科学知识。中间的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它具有科学性或者说知识性。(板书)那么前边为什么用大篇幅写中西方传说,还引用了一首诗呢?它是不是有点“跑题”了?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学习,可以读书、勾划、思考。
  (学生个别学习,大约5分钟)
  师: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每个小组要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一会儿代表本组向全班交流。
  (学生按各自的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每组约4—6人,学生们讨论热烈,气氛活跃。)
  (老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先是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并特别强调每个人都要发言;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使各组的讨论既热烈又深入。讨论大约持续了13分钟。)
  师:下面请各组的中心发言人把本组的认识与想法向全班交流。组内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注意人家想到了你没有想到的地方,然后做出评价。
  生:我们组认为偏题了,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卧看牵牛织女星》,但文章中写牵牛织女星的知识并不多,反而用很大篇幅写了许多其他的天文知识和诗歌、中外神话传说,文不对题。
  师:你们组是从文题人手来考虑文章的内容的,认为文不对题。有一定道理。
  生:我们组认为不偏题。前边写诗和传说,一能吸引读者,二是引起下文。
  生:老师,我想让他再具体谈谈。
  师:可以。
  生(本组同学补充):我们组认为不偏题,因为要说牵牛织女的知识,就必然涉及其他的天文知识,如银河系和光年等,同时还达到了告诉我们更多科普知识的目的。另外开头的诗歌和中西方神话传说,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这正是科学小品的特点。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没偏题。
  师:你们组是从科学小品的特点上来分析的,认为不偏题,也有道理。
  生:我们组认为作者这样写还有一个目的,先从传说起笔再到科学家的介绍,这样构思有它的好处。课文开篇从知识匮乏时代的传说写起,到后文由科学家告诉我们知识结束,这样一对比,可以看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的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变化的过程。这就启发我们对于知识的学习要动脑思考,考虑它是否科学准确。
  师:很好,给点掌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这篇文章是科学小品,对于科学小品来说,既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就是文学性。
  这个课例从多角度反映了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课例2]《卧看牵牛织女星》教学片段之二
  在研读课文时有教师提出:“凭这点高明处,我们就不必叹息生命的短暂和渺小了。”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大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研究。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开展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到各组巡视,在一个小组发现有一名学生正在列发言提纲,就及时予以鼓励并告诉他思考好后要工整地写,以备交流时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老师又来到一个小组,发现两个学生没有和大家一起讨论)
  师:你们为什么不参加讨论呢?有什么困难吗?
  生:老师,我们课文读的不熟,无法参与讨论。
  (老师指导这两位学生读课文)
  (一会儿,老师又到了一个小组,发现学生讨论不深入,便启发学生:作者说我们研究了、我们发现了、我们高明了吗?这其中还暗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是天生就会研究的吗?这需要什么呢?学生茅塞顿开,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这是作者在勉励读者努力学习,去发现未知的东西。
  生2:这样写是说我们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利用自然,这说明人类是最聪明的,作为人类的一员,应该庆幸、应该自豪。
  生3: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类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与宇宙相比虽然是渺小的,但是我们人类却能够研究宇宙,发现它的自然法则,为人类造福,这一点就是高明的,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同时还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去揭开宇宙中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
  师:对于我们来说,要想有更好的研究,有更多的发现,现在就必须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够去研究,去发现。这就是作者的本意。这是作者的一点感悟,很富有哲理性。
  这个课例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课例3]《春》教学片段
  师:朱自清先生清新优美的语言引领我们欣赏了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请同学们选取你所喜爱的画面内容,在朗读中追寻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一起走进春天的世界。哪个小组有信心读得最好?请举手。
  (四个学习小组各自朗读了春风图、春花图、春草图及迎春图)
  师:谁来点评呢?
  生:第6小组读“卖弄”一词语调不准,文中这个词语是贬义褒用,表达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生:这几个小组对文章抒发的情感把握得很好,略觉遗憾的是第2小组在朗读春草图时,“偷偷地”没有轻读。只有轻读,才能表现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师:听得还真细心,你能不能范读一下呢?
  (学生范读,全班鼓掌)
  生:这几个小组都能体会作者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由衷的赞美。听着他们的朗读,我们好像置身于春天的世界,到处鸟语花香。感谢这四个小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