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以“理解重点句子含义”单项技能训练为例的单元备课教案

作者:邹花香 李 敏




  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老老实实地把阅读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告之于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牵引和帮助下,反复历练,最终练成阅读的熟练技能,自能读书,从而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自己。阅读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自然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在此,我们仅就“理解重点句含义”这一单项阅读心智技能,以高中语文阅读教材中“文化随笔”类文章为例,设计和编制一个单元训练的教案,一方面旨在以此体现我们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为一线教师的单项阅读技能训练进行单元备课设计提供一个参考的“范本”。
  
  一、原型定向阶段(4课时)
  
  旨在使学生通过该阶段学习,了解“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心智活动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掌握程序性知识(也即操作知识),明确活动的方向。
  (一)导读2课时——引导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学习“理解重点句含义”阅读技能的目的、原则以及该项心智活动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
  1.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重点句子。初步掌握“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步骤和程序。
  ⑵引导学生形成“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学习策略。
  2.教学原则
  ⑴使学生明白了解各个心智活动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规定的必要性,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⑵对所谓重点句子种类的归纳概括以及“理解重点句含义”的步骤和程序不应以现成的形式传输给学生,而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师生共同总结各步动作及执行的次序,使之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3.教学过程
  ⑴强调对重点句子含义把握是阅读理解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环节(激发兴趣、激发动机)。
  ⑵归纳概括重点句子的种类
  可以要求学生按小组,自带已经学习过的不同册别的教科书,然后,小组成员分别阅读一篇课文,找出文中重点的句子,在小组中讨论什么是重点句子?有哪些种类?最后,教师与全班同学讨论归纳概括重点句子的种类。
  所谓“重点句子”,应包含“疑难句子”“重要句子”“关键句子”,以及那些极“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所谓“疑难句子”,主要是针对学生读者来说那些因有生难字词从而阻碍其对意义理解的句子;而“重要句子”“关键句子”及“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则是针对作者而言的,是作者以特殊的方法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借以表达特殊意义和情感。教师就是要借语文阅读课对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心智技能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引领学生通过把握这些句子,理解句子所表达的特殊意义,体味句子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分析句子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功能、作用。
  ⑶明确“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主要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与程序(构建原型定向)
  让学生明白,句子的阅读是文章阅读的基础。而对重点句子含义的把握更是理解把握文章总体意义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
  然后要给学生讲清理解重点句子的主要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程序(构建原型定向):
  首先是初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重点句子,并把它们圈点勾画出来;
  接着依据所掌握的重点句子划分的相关知识,给这些句子归类;
  最后从句子的内部结构,句子与段、篇的关系,各种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修辞手段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与诠释句子的意义与作用。
  (二)教读2课时——以课外补充教材《敬畏生命》为例,教师根据相应原则与方法示范。
  1.教材与学情分析
  《敬畏生命》是一篇文化随笔。由于文章所阐述的内容以及行文方面的特点是高中学生比较陌生的,与他们平时所接触的文章有较大的差别。因此,阅读时,不易理解,障碍较大。如何正确阅读这篇文章,读懂这篇文章,并且能够从文章中汲取一定的营养,从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切入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2.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中重点句子含义及作用;了解作者“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使“敬畏生命”成为生命个体的自觉意识。
  3.教学步骤
  ⑴“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读书诵诗必先知作者之为人,必论作者所处之时代,进而求作者之意,推作者之志。
  史怀哲这个名字对绝大多数师生而言是较为陌生的,他不如其他法国学者或作家如培根、雨果、巴尔扎克、萨特那么如雷贯耳。因此,在阅读其文章之际,一定要对作者及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有所了解。对本文的作者以及作者所生活的年代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其实也是给自己的阅读行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语境。
  ⑵“感言辨体”“质疑问难”——从感知文章语言起步,完整地阅读一遍二遍,找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也就是那些重点的、疑难的、关键的句子,先把它们圈点勾画下来或把疑惑(也就是“问题”)整理出来。
  从未知有疑,到渐渐有疑,到节节有疑,到渐渐释疑,到全无所疑,只有经过这样一个完全的阅读过程,才能使我们的阅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得到质的飞跃。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而言,本文没有一个生字,但有一些生词,有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对于这些词语、句子的正确解读直接影响他们对文篇、对主旨的理解把握。阅读者可以在初读课文时先把这一类句子圈点勾画下来或把疑惑(也就是“问题”)整理出来。
  ⑶“沿波讨源”“因形体味”——深入到文章内部的深层世界,对文章的象征含义、文章的主旨进行具体的探寻、认知和品味。
  再次强调理解重点句子意义原型各步骤的执行方式及逻辑顺序,使学生对此有一个完整的映象,为在教师指导与示范下的阅读理解奠定基础。对于所提问题的解答,即对文中重点句、关键句、疑难句意义的读解,可以采取学生独立思考、查阅相关工具书及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等方法解决。
  
  二、原型操作阶段(5课时)
  
  本阶段旨在使学生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反复实践操作强化。
  (一)训练3课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作为该单项阅读技能训练的材料,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训练。
  1.训练目标
  通过反复展开的训练活动,使学生确切了解活动的结构,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完备的动作映象,从而获得正确动觉经验及确保活动方式的稳定性,为适时顺利地向下一阶段——原型的内化转化奠定基础。
  2.训练原则
  ⑴训练主体要严格依据活动动作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依次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出,不能遗漏或缺失。
  ⑵每个动作必须分阶段进行练习,完成之后,要及时检查,考查动作方式是否能正确完成,不断纠正错误,调整自己的操作。
  ⑶随着分析对象的变更,训练主体应做好从定向映象到动觉映象的转变,因为后者是技能形成及内化的基础。
  3.训练步骤
  ⑴训练教材分析。可让学生通读、研究训练单元的教学要求、助读系统以及课后练习获得相关认识,也可以在课后上网搜寻积累相关资料。
  本单元四篇课文,前两篇是教读课文,后两篇是自读课文。本次单元设计,其中《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作检测训练效果的材料,《说“木叶”》一课可作半独立训练材料,两篇教读课文则拿出来作独立训练的材料。在安排训练及检测材料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处理、灵活运用。
  ⑵学生复述重点句子的种类知识、理解重点句子的主要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程序,进一步强化其定向映象,从而能够较快地适应原型操作阶段的训练。
  ⑶选择训练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例如《说“木叶”》),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半独立训练,即先是展开式逐步执行动作的训练,把动作分解开来,分阶段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地从教师和其他同学处得到反馈信息,不断纠正错误,调整自己的操作。接下去,就可以做完全独立的训练了,也即操作过程一次连贯完成。可选择训练教材中的两篇必读课文,即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及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作为训练材料。具体步骤: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篇材料作为分析对象,选择相同篇目分为同一小组。首先,每一个学生独立阅读材料,圈点勾画出重点句子,并把它们归类;然后仔细阅读材料,试着回答自己据此拟定的问题;接着在思考问题时想出一些例子,把材料和定向映象联系起来;每完成一个训练步骤后,试着回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完成所有步骤之后,阅读主体的这项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就能得以顺利形成,从而在感性上进一步获得较完备的动觉映象,为技能形成及内化奠定良好基础。
  (二)检测总结2课时——以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为检测材料,教师可向学生出示一些例句,让每一个学生依照导读、教读及训练阶段的规程进行独立阅读以检测其训练效果,并对“理解重点句子含义”单项技能训练的教学单元进行总结。
  江西师大教育学院 330027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33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