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我的语文人生二三事
作者:吴心田
回顾我的语文人生,是“热爱与执著”使我愉快地忘我工作,是“热爱与执著”让我在人生重要关头做出正确选择,是“热爱与执著”圆了我的事业之梦。
寄希望于青年语文教学新秀
在我的语文人生中,不能不提及我与青年语文教学新秀的深情厚谊。我与他们在语文事业和生活中,既结为挚友,又互以为师,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许多,感悟到许多。可以说我们是并肩前行,携手进步。
我在调查研究中感到,10年“文革”动乱确实贻误了一代人才。但同时又发现,“文革”后成长起来的青年语文教师中,有一批很有才华的新秀,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勤奋好学,积极向上。我高兴地意识到,他们正是我们语文教育事业的希望。我想,如果我们教研员不去发现和培养他们,这些有才华的优秀青年有可能被埋没,那将是极大的遗憾。于是,我有意识地把发现培养青年新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我认为这是一种既具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的责任。
首先,我有意通过研讨会议、比赛活动、调查研究、看有关资料等渠道“发现”人才,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做一些跟踪式的全面了解。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发现”人才比较注重以下几点:一看人品(包括责任心、事业心);二看勤奋努力(天道酬勤);三看悟性(如悟性不好,影响发展);四看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任何机遇都是青睐于有基础的人);五看思想观念(包括新的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虽然这五点都重要,但不应要求过高,更不应求全责备,而是看主流。发现好苗子后,我就抓住不放,进而多做指导和培养工作,从各个方面尽量给他们提供学习、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我不断地与他们交流,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切磋研究。同时,在生活上也以诚相待,无话不谈,与他们做知心朋友。这样,使他们脱颖而出,尽快发展起来。
十几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山东省青年语文教学新秀群体。其中的佼佼者,有的在全国比赛中被破格评为特等奖;有不少获得全国一等奖;有的被选拔为校长、教研室主任、市地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有的被聘为高级职称评委,等等。他们中有一部分已名扬全省甚至全国,如以程翔(现为北大附中副校长、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为代表的“第一批”50多位(其中7位被聘到北京重点中学任教);以史建筑(被山东省政府评为首批“齐鲁名师”,获得全国比赛特等奖及三次一等奖第一名)为代表的“第二批”20多位。我与他们在语文事业和生活中已结为挚友,深情厚谊无法用语言表达。去北京的7位,每年春节7家人团聚时总是在电话中举杯与我互致祝福,此景此情令人感动不已!这些青年新秀是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的,使我这个老语文教研员深感无限欣慰和幸福,我曾为此深情地写了以下几句:“青出于蓝胜于蓝,喜看后浪涌向前。语文事业前景美,更上层楼笑开颜。”我想,这一批青年语文教学新秀的崛起,将使我们语文事业的前景更加灿烂辉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