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机器

作者:肖克凡




  王金炳不紧不慢说,一听说白瀛瀛去了金水村,灵莹就急了,也闹着去安家落户。她说白瀛瀛能做到的,她也能做到。
  我看灵莹是中了魔怔啦!牟棉花一拍大腿说,咱们工人家庭要是都去当了农民,以后谁接班呢?再说白瀛瀛的妈妈是日本遗孤回国了,白瀛瀛出身不好没有前途,所以她追着咱家大朝不放。灵莹出身劳模家庭前途光明,你说她整天跟那个白瀛瀛较什么劲啊,真丢人。
  出身不能选择,道路能选择。你也不要把人家白瀛瀛说得没有光明前途。王金炳捧着一碗鸡汤说。
  牟棉花接过鸡汤得意洋洋说,对呀,白瀛瀛只有跟了咱家王援朝,她才能有一个光明前途!
  王金炳据理力争说,人家白瀛瀛要是去日本找她妈妈呢?
  牟棉花喝了一口鸡汤说,那样不算叛国投敌吧?
  
  7、理智与情感
  
  牟棉花从市工人医院高干病房顺利转入市工人疗养院丙楼101房间,开始了疗养员生活。疗养员编为四人一组,还有钢厂劳模孟繁奎,百货大楼纽扣柜台模范售货员赵秀玉,自来水公司抢修队的“铁姑娘”朱依华。大家很快就熟了。
  工人疗养院再次聘请专家为牟棉花全面体检。牟棉花多年过度疲劳的身体状况令专家担忧。工人疗养院给市总工会打报告建议长期疗养。牟棉花蒙在鼓里,以为即将返回生产第一线了。与此同时,一个疑问深深埋在心底——我那天到底出没出疵布啊?这几乎成为一个谜语。有的谜语,是找不到谜底的。
  妈妈在疗养院疗养跟妈妈在工厂上班没有什么区别,王莹仍然承担主要家务劳动——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已经代替妈妈成为家庭主妇,而妈妈的身份则是市工人疗养院的“丙楼疗养员”。
  自从得知白瀛瀛去了金水村,王莹心里暗暗较劲。她崇拜哥哥热爱哥哥,因此决不容忍别的女孩儿得到王援朝。我不能让她这样轻而易举地得逞。王莹决定去金水村会晤白瀛瀛。
  星期日清晨,一大早儿爸爸上班去了,爸爸工厂星期二公休。王莹悄悄起床了。王莹洗了脸漱了口,还特意在脸上搽了雪花膏。平时她不是一个喜欢打扮的姑娘。今天是去金水村为什么特意搽了雪花膏呢?自己也说不清楚。
  弟弟王建设睡着,妹妹王凤也睡着,一切都在预计之中。溜进厨房,王莹悄悄吃了一块发糕。这种流行于经济困难时期的发糕以玉米面为主以白面为辅,颜色浅黄是粗粮细作的典型蒸食,咬着很暄却不解饥。
  之后,她喝了一杯白开水,将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私房钱掖在贴身的地方,总共三元五角八分。她穿了一身洗得泛白的“学生蓝”,拎起行李轻手轻脚走出劳模楼。
  第三制鞋厂劳动模范吕福松骑自行车过来了。她叫了一声吕叔叔,谎称自己去学农劳动。曾经创造“快速绱鞋法”的吕福松说,灵莹你是工人家庭出身又去学农,这样就会全面发展了。有了你这样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我们就放心啦。
  她一路疾走来到人民公园终点站,心情紧张地踏上郊区三路公共汽车,抱着行李坐在前排。一路坑坑洼洼到达邓家店车站,还有十二里土路步行。
  春风迎面吹拂。王莹走近金水村头,看到一座秫秸扎的牌楼立在村口,上面的横幅标语是“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条土路引向大队部,沿途有土房也有砖房,参差不齐。一家铁匠铺传出叮叮当当煅打声,清脆而亲切。王莹觉得金水村比自己想象的规模要大。
  走进大队部,首先迎将出来的是村支书。王莹当头叫了一声老支书。四清工作队的老大姐走来说,家里不放心派你来看望哥哥呀。
  不,我也是来安家落户的。王莹说明来意,亮出自己的行李。
  你也来安家落户?村支书愣愣看着王莹。四清工作队的老大姐派人去东开洼招呼王援朝。
  美院附中女生白瀛瀛闻声走进大队部。她跟王莹一样穿了一身洗得泛白的“学生蓝”,脚上却是一双崭新的白球鞋。看见王莹,白瀛瀛微微一笑表示友好。王莹扭脸看着别处。
  村支书指着白瀛瀛说,你安家的问题还没解决,王莹又来落户啦!你们应该在学校读书哇,毕业以后当社会主义新农民也不迟。白瀛瀛瘦小单薄,这体格干不了农活儿啊。
  白瀛瀛低头辩解说,我有劲儿,我驮着行李骑了好几十里地。再说,我很快就中学毕业啦。
  村支书张开双臂轰鸡似的说,晌午了晌午了,先吃饭吧先吃饭吧。
  吃饭的地方在村支书家里。一张矮脚饭桌摆在院子中央。一笸箩热气腾腾的玉米面饼子,一盆咸菜熬小鱼儿,真正的农家风味扑面而来。白瀛瀛坐在王莹对面。村支书亲手端来一盆玉米粥,说庄户人家的饭菜你们趁热吃吧。
  王莹挺起胸脯突然说道,你们知道白瀛瀛为什么长得瘦小单薄吗?因为她妈妈是日本人!
  什么?工作队的老大姐吃惊不小,白瀛瀛原来你有这种家庭背景啊!
  我……白瀛瀛,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
  王莹故作惊诧说,白瀛瀛你没把家庭背景跟四清工作队说清楚哇?这是不可隐瞒的事情,你是怎么想的呀!
  村支书蹲在矮脚饭桌旁边小声问道,白瀛瀛你妈妈真是日本人啊?
  白瀛瀛双手捂脸轻轻哭泣起来。我妈妈是战争遗孤,回日本大阪定居了……
  您懂得政策,这种情况属于海外关系吧?王莹眨着一双大眼睛极其认真地向工作队的老大姐请教着。
  当然属于海外关系……工作队的老大姐若有所思。
  王援朝手里提着一张铁锹跑进院子里,一眼看见白瀛瀛哭泣,当时愣住了。
  哥哥!王莹起身,目光炽热地注视着王援朝。
  你怎么跑来啦?王援朝惊讶地望着王莹,然后放下铁锹转向村支书问道,白瀛瀛哭什么呀?
  说着,王援朝顺势坐下,伸手拿起一只玉米饼子。白瀛瀛止住哭泣说,援朝你吃饭不洗手……
  王莹注视着面孔晒得黝黑的哥哥,心头一阵酸痛。哥哥变成这种样子了,吃饭洗手还要受到白瀛瀛的呵护。哼!
  白瀛瀛抬头盯着王莹说,我没有得罪你的,你为什么跟我过不去呢?我只想做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民。我请求你不要破坏我的事情好吗?
  我没有破坏你的事情,我如实向组织反映了你家庭情况就是跟你过不去吗?王莹不卑不亢地说。
  看到双方出现对峙局面,村支书大声说,白瀛瀛和王莹都要求在金水村安家落户,这事儿请四清工作队同志决定吧!
  四清工作队的老大姐开诚布公说,如今提倡知识青年回乡参加劳动与广大贫下中农相结合,我们应当积极支持。但是白瀛瀛和王莹属于在校学生,事情就不好办了。这几天我们暂时收留了白瀛瀛。今天王莹又来了。 我们认为首先要经过家长同意……
  老支书说,我问过白瀛瀛的父亲白小林,他说女儿自觉自愿来到金水村安家落户做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民,还给白瀛瀛送来生活用具。
  王援朝轻轻咳了一声说,王莹不会说谎话,我替王莹回答这个问题吧,我父亲我母亲都不会同意王莹离开家庭的……
  王莹猛然抬头,无可奈何地盯了哥哥一眼。空气一下变稠了。
  既然家长不同意,我们也不能同意王莹安家落户的要求。工作队的老大姐表了态。
  王莹语锋凌厉地说,你们说必须经过家长同意,我认为这没有必要。我是半工半读技术学校的学生,完全可以代表自己的行为。你们不能剥夺我做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权利呀!只要你们收留白瀛瀛,你们就必须收留我!
  村支书看着王援朝,四清工作队老大姐也看着王援朝。三人同时叹了一口气。
  王莹面色惨白地说,我再说一遍,只要你们收留了白瀛瀛,就不能剥夺我做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权利!
  王援朝觉得妹妹口才实在很好,将来很可能成为鼓动人心的演说家。
  工作队的老大姐当机立断说,这样吧,既然这件事情关系到兴无灭资移风易俗的革命原则,我们召开党支部紧急扩大会议。援朝是预备党员,支部紧急扩大会议你也参加吧。
  下午,王莹跟白瀛瀛坐在大队部门外,不言不语等待着。白瀛瀛几次跟王莹说话,对方不予理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