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股海别梦
作者:沙本斋
居民在银行开户存款之后,就成了该银行的储户,等于是将自己的钱借给了银行,两者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银行在留够备付金之后,可以动用储户在银行的存款余额,将之贷给需要款项之人,比如企业。从银行贷出款项的企业,向银行支付贷款利息;向银行存入款项的储户,从银行获取利息。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银行因此而获取利差收入。上述存贷款业务,是银行的本源业务之一,也是其基本的收入来源。
居民在证券公司开设资金账户并存款之后,就成了该证券公司的客户、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等于是将自己的钱委托证券公司,代为交割和收付,两者之间是信任托管关系。多数情况下,投资者都不会把资金账户内的款项,全部用于买入证券;遇到市场低迷时,账户内的资金可能会沉淀更多。做惯了银行业务的华信证券员工,自然而然地想到要用这部分钱去生息。
于是,华信证券将全系统分支机构吸纳的客户保证金,余额的80%集中到总公司管理、运用,并据此而创新和衍生出许多“业务”。首先,集中上存华信集团一部分,以获取稳定的高息回报和奖金与福利,上存利率高达15%~20%,利息收入可以放入账外账,作为证券公司的小金库。证券经纪业务营业部每上存1000万元客户保证金,华信证券就会奖励该营业部总经理每月1000元;存期满一年,则赠送该部员工一个免费赴国外旅游的名额。其次,股票行情好的时候,华信证券会动用一部分客户保证金余额做自营,博取短期收益,弥补头寸不足;行情不好的时候,则通过全国各交易中心系统将资金拆借出去,获取比上存华信集团还要高的利差回报;第三种“业务”是,由于当时沿海发达地区房地产业红火,于是一部分钱被高息直接贷给了房地产开发商,一部分钱被用来直接在那里购置了房产,以图在房地产上获取暴利。
对于股民来说,只要利息照付,动用本金时可随时支取,他们一般是不会怀疑有人动他们钱的;况且,人家那么大的金融机构,还会差了自己那点小钱?魏总裁就是这样当着他那胆小的资金部总经理的面,从投资者的角度作如此分析的。
但让华信证券的魏总裁没有分析到的是,他分析的前提出了点问题。他的公司和到公司来参与交易的大部分投资者,在做国债期货的过程中,都是跟了万国证券和辽国发,做空。虽然华信证券远没有辽国发做得那么大,但却直到最后一分钟都没有背叛“大当家的”,一直跟着证券王国的管总唱空到底。结果是,不但该付股民的利息付不出,他们想支取自己的本金时,也做不到“随时支取”了。于是,股民们开始怀疑。
华信证券在国债期货市场“对决”中讲义气的美名还没来得及在市场上流传开,其不良后果就出现了。第一个后果是股民挤兑。因为客户想追加保证金的钱被证券公司占用了,华信证券在中央登记清算公司的总户头,头寸被打爆,它在各开户行里的资金合起来,曾一度不到应补交易所清算头寸的二十分之一。华信证券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如果不能及时筹措到足够的资金补上缺口,华证就只能破产倒闭。
讲义气的第二个后果是魏总裁被捕,被判刑。多数人都这么认为,魏总是因为公司国债期货和万国证券一起同仇敌忾,做反了方向,形成了巨额亏损,所以才坐牢的。
魏总裁,45岁,坦克兵出身,沉着坚毅,没人见他慌乱过,或者对什么事后悔过。即便是在被警察带走的那一刻,他仍然是镇静、从容的,和部下交代工作语气如常,走出办公楼的脚步不急不慢,让人不得不陡生敬意。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从国债期货2月23日暂时停牌到正式处分下来,中间整整有5个月的时间,魏总裁在这5个月的时间里,还忍受了另一番屈辱。后者就像撒在伤口上的盐一样,感觉比先前的那一刀还要疼,并足以把他之前所有的成功与荣耀统统抵光。
为了补回挪用的客户保证金,偿还非法高息吸收的存款,他曾亲自带队催收对外贷款。但是,他发现,许多贷出去的款项已经被借款企业转贷给了第三方、第四方,最后落到了西北和海南的一些破烂企业乃至个人手里,明显地成了坏账、死账,根本就要不回来了。为此,他曾给拆借的下家老总下过跪,求他负点责任。公司出资购置的房产,有一多半因为产权证迟迟办不下来,而无法转让和变现,为此,他曾躲在办公室里偷偷地扇过自己耳光。公司通过自营,刚刚在股票市场上赚了些钱,但他想通过放大的方式再多赚一些,最好能把保证金窟窿全给补上,结果却事与愿违,赚的钱通过放大的方式又都吐了回去,使他不得不仰天长叹。于是就有了上面被有关部门带走讯问的一幕。
但其实那一次并不是逮捕。逮捕他并不是因为公事。
那么,叹天不助的魏总裁到底是何方人士?他是因何而出事的呢?
魏总裁名叫魏均平,原来家住北京郊区,出身农民。因为北京城不断向周围扩张,所以他们家跟着借了光,后来就晋升成了北京市市民。
小的时候,魏均平长得眉清目秀,温文尔雅,体弱多病,但却学习成绩优秀。因为生有“鼠疮”,脖子常年鼓包,在耳朵下边、脖子和腮帮子之间总是贴着膏药,所以村里的小孩子都不大愿意与他玩。但具有远见卓识的邻居胖陈婶却与众不同。胖陈婶是那年月少见的体态丰满的女人,几十个白麻子星罗棋布地排在她白净的大脸盘上,再配上丹凤眼,大屁股和开朗的性格,使村子里老少爷们都爱上赶着跟她打招呼。她的二儿子铁蛋与魏均平是同班同学,长得膀大腰圆,身体健康无比,无论冬夏,脚上从不着鞋,浑身结实得刀枪不入,但就是脑子不入书本,考试总不及格。因此,胖陈婶每天早晨在铁蛋上学时,都会在他们家门口上演这么一幕戏:胖陈婶手握鸡毛掸子,一扭一颤地小跑着跟在铁蛋后面,气喘吁吁地喊着:“和魏均平坐在一桌,好好向人家学!听见没有?!”
所以说,魏总是地道的农民家庭出身。
作为农民出身的魏总,经常用农民的眼光观察最为现代化的证券市场。他说,中国的股市虽然远离农村,为大城市居民所独享,但是,中国证券市场中的精英有70%是农民出身,或者具有典型的农民意识。一批冲在证券市场最前面的人,多数家居农村。因此中国的证券市场具有“农民性”,农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中国的股市都具备。当然,他的话不会有人愿意传播。谁会像他一样,毫不羞涩地让人家发现自己是个农民呢?
以前,家人都说魏均平命好。他高中毕业证还未拿到,就通过在人武部工作的一个远房亲戚的努力,参了军,而且还是个技术兵种。魏均平当兵的主要收获是身子骨变硬了,学会看英文书了。
恢复高考时,魏均平已经转业,在一家大国营厂当技术工人。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考试,并且不出预料地以高分考上了英文专业。入学之后,他又加修了德语和法语,成绩也是全优。大学毕业,魏均平留校任教,然后被公派赴英留学深造。留学期间,有一次,赶上由某中央部委领导带队的华信集团在欧洲发债,专职翻译突然因病住院,他阴差阳错地顶替人家,义务帮着干了一个星期的翻译兼导游。这一个星期的缘分,使这位能文能武、刚毅沉稳的年轻人,在华信集团主要领导的心目中留下了极深极好的印象。于是他从英国一回来,就被调到了华信集团工作。1991年华信组建证券公司,他被任命为总经理。几年后,因为叫总经理的人太多,社会上三五个人的公司,负责人就敢自称为总经理,这迫使真正大一些的公司负责人,不得不升格为总裁,于是魏总的名片上也改印了总裁。至于总经理与总裁的称谓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他同大家一样,都懒得去分辨。
魏总裁虽然从事的是金融业,整天滚在钱堆里,但却没有染上铜臭味。相反,他倒是把钱看得很淡,有时甚至可以说是瞧不起钱。这一点,让他的所有上司颇感满意和放心。其实他这一切,都取决于其自身的感性和性格。不只是对金钱,包括对于所有的人情世故,他都是依照感性和本能来作判断。一直如此,始终如此。他笃信择日不如撞日的箴言。金钱在他的概念里,并不是严肃理性的货币、一般等价物,或者财富的划一性符号等等,而是形象的,文学性的,如科尼利厄斯所说的:钱是嫖客,它与任何打开的钱包私通。他认为,金钱是一切罪孽之源,正派人最好离它尽量远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