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是清入关以后的第三代皇帝,他在位时间虽不长久,只有十三年(1723~1735)。但是,他却是清代非常重要的一位皇帝,上承康熙盛世,然而这个鼎盛之世已呈现衰落趋势,财政危机日增,吏治渐趋废弛。由于他的大力整饬刷新,国力才又明显上升,于是下开乾隆六十年的太平盛世。清代康乾盛世得以持续130年之久,雍正帝所起到的继往开来及振颓起衰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雍正帝得登大位,已年过四十,成熟老练,他的治道风格崇尚严厉和讲求实际,做事精明果断,又善于周密的谋划和隐蔽的活动。也许是因为雍正帝长期在与父皇及诸王兄弟极其微妙的关系中周旋的缘故,使得他难于被臣下愚弄和欺骗,他擅长于冷静观察和分析思考,又能谋定而动,果断坚决。
雍正帝是一位为政务实“不尚虚名”的人。他说: “为治之道在于务实,不尚虚名”,“事无大小,周思详虑,求其见诸施行,实可有济天下者”,批评“内外衙门于奉到事件若不过行一文书,出一告示,徒托空文,竟不见诸实事”。雍正帝的一大特点是精力过人,处理政务,从早到晚没有停息,“孜孜以勤慎自勉”。他白天同臣下接触,议决和实施政事,晚上则批览奏章。即使在吃饭和休息的时候,他也在考虑问题。他的工作作风也以精细缜密,雷厉风行,敢想敢干著称。他喜欢亲自处理大小政务,他时时通过批答奏折的方式,了解和处理全国的政务。雍正之世,为政严刻。然而,他施行的多项改革措施,都是经过反复调查验证,深思熟虑之后而付诸实行的,并非一意孤行。在大清王朝正在由强转衰的关键时刻,经过他的励精图治,力挽狂澜,遂把清朝的发展又推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雍正帝是一个有抱负有作为并有实际统治才能的政治家,他所以能够在短短的13年内取得超乎寻常的业绩,与他在皇子时期能充分研究朝政,了解吏情有关。同时他也善于探求统治方法。他在藩邸时就洞悉官场弊端,对官场中盛行的欺上瞒下,逢迎隐庇,因循苟且等等颓风恶习,一方面深恶痛绝之,一方面又精心揣摩对治之法。他细心考察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的矛盾,以及官场社会的人情世故,所以能够一登皇位便做到心有定识定见,立即大刀阔斧地革旧布新。
雍正帝曾经说: “朕在藩邸四十年,对于臣僚之间的结党营私,狼狈为奸,欺上瞒下,贿赂请托,阳奉阴违,假公济私等种种恶劣之习,朕早已深知灼见,可屈指而数之。朕对于民情事理、利弊得失等等,所知也无不周详。朕洞悉下情之处,得之于亲身阅历,这是皇考当日所不曾亲历的。比起自古代那些以藩王而登大位者,如汉文帝,朕所见所闻之深广,也远远超过他了。”真知来源于实践,雍正帝胸怀策略权谋,是充分了解实际情况之后,他抓住国务朝政的要害之处,做出有针对性的整顿,其兴废革新无不有章有法。
雍正帝为人苛刻,性喜猜忌,却又有任贤使能的胸襟。他所倚重的大臣如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等人,在性格和作风上与他十分相似,成为他推行新政的得力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