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冯梦龙和明后期拟话本小说

  第一节 拟话本的产生及特点
  中国的白话小说是由“说话”衍变而来的,据宋人笔记《都城纪胜》、《梦粱录》等记载,当时“说话”伎艺分为小说、讲经、说铁骑儿、讲史四家。讲史话本成为我国白话长篇小说的先驱,小说话本则成为白话短篇小说的远祖。
  话本在宋元至明代初期,都是以单篇的形式流传的。明嘉靖年间晁瑮编的《宝文堂书目》中著录了八十余篇,同一时期洪楩编刊《六十家小说》,即《清平山堂话本》,成为最早的话本专集。清平山堂是洪楩的堂名。原书分为六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篇,共六十篇,现存二十七篇。其中作品有文言,也有白话,多为宋元旧篇,兼杂明代作品。又有《京本通俗小说》,一说是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本书的发现者缪荃孙认为“是影元人写本”;孙楷弟以为是元末明初人所编,因为其中有元末明初人瞿佑的词。而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此书是明代人伪作古本,或认为是缪荃孙伪作古本。
  明后期白话短篇小说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专门的白话短篇小说作家。这些作家与宋元话本的作者即民间说话艺人不同,他们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们参加话本的创作,使白话短篇小说走向艺术上的成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这时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作“拟话本”,意思是说这类小说是模拟宋元话本而成的作品,与宋元话本是承继关系,但又有所不同。
  拟话本继承了宋元话本艺术上的传统,在题材内容上重视故事的趣味性,在结构上重视空间和时间顺序,在描写上重白描,语言生动活泼,简练传神。除此之外,拟话本还有不同于宋元话本的特点:其一,拟话本不再是为讲唱用的,而是供人们阅读的,叙事角度由诉诸于听觉转向诉诸于视觉。这对于小说的创作技巧是个解放,使小说创作可以充分发挥书面语言表达的优势。其二,拟话本是一种艺术上很成熟的白话小说,其中不少作品是对宋元旧篇的整理和加工,但艺术风格与技巧已完全不同于宋元旧篇,而且出现了专门的集子。其三,由于作家的参与提倡,拟话本的社会地位较宋元话本有一定提高。作者将拟话本这类小说称为六经国史之辅,认为它有教育感化人的作用,从而使其开始进入作家文学的殿堂。
  明后期拟话本小说最著名的集子是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初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此外有凌濛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

  第二节 冯梦龙和“三言”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墨憨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与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被合称为“吴下三冯”,都是风流才子。冯梦龙多次参加科举而始终不得志。后来仅做过丹徒县的训导、福建寿宁知县。他毕生从事白话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的整理、编辑、创作工作。今知有短篇小说集“三言”,长篇历史小说《新列国志》、《平妖传》,民歌集《挂枝儿》、《山歌》,笔记小品《智囊》、《古今谭概》、《情史》、《笑府》,传奇剧《双雄记》、《万事足》和改编别人剧本八种,曲谱《墨憨词谱》,散曲集《太霞新奏》等。这些作品,有的是创作,有的是编辑整理,总之数量多,范围广,足以说明冯梦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前所未有的通俗文学专家和编辑家。
  冯梦龙在思想上深受李贽的影响,他对李贽推崇备至,奉为“蓍蔡”(占卜用的神龟和神草)。在文艺方面,他也接受了李贽的观点,非常重视通俗文学的作用。《古今小说序》说:“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脰,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在审美理想上,他主张“情真”,要求作品表现真实感情:“且今虽季世而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则以山歌不与诗文争名,故不屑假。苟其不屑假,而吾借以存真,不亦可乎?”(《序山歌》)他还要求作品内容要“理真”,在《警世通言序》中说:“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指出了小说内容上的特点在于可以虚构,但要合情合理。冯梦龙的文艺思想同李贽、汤显祖一脉相承,他毫无愧色地成为这个时代进步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冯梦龙在文学上的成就,以“三言”的编著最为世人称誉。“三言”中的《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刊于天启四年(1624),《醒世恒言》刊于天启七年(1627)。“三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其中不都是拟话本,约有三分之一是宋元明的话本。
  “三言”在思想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明代作品中,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而取材历史或宗教传说的故事也多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很多作品写的是社会政治的黑暗、礼教的虚伪、封建家庭内部的矛盾,以及僧尼道士的淫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是反映明代政治斗争的一篇代表作品,它是根据江盈科的《沈小霞妾》创作而成的,极可能出自冯梦龙之手。这篇作品描写的是明代奸臣严嵩父子专权时迫害异己的无数冤案中的一件,事载《明史·沈鍊传》。小说写沈鍊倾慕诸葛亮的为人,手录《出师表》经常背诵,被人目为“狂生”。他正直刚烈,敢于和严嵩父子斗争,上书言严嵩父子专权误国的十大罪行,被流放口外,在宣化得到贾石的帮助。后来又继续进行斗争,被奸党诬为通虏妖犯处以斩刑,家属也遭株连。他的长子沈小霞被捕后,在押送途中赖爱妾闻淑女之计得以脱身,藏在沈鍊的好友冯主事家中。八年后,严嵩父子倒台,沈鍊得以平反。沈小霞以《出师表》为相认的凭据,与贾石相会,安葬了父亲,并与家人团聚。作品突出描写了沈鍊的忠、闻淑女的智、贾石的义,又以《出师表》作为主要关目,突出了与奸臣誓不两立的凛然正气。作品对权奸及其爪牙的残酷本性的揭露是相当深刻的。《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也据史实写成。小说的主人公卢柟是嘉靖时人,有才名,好使酒坐骂。当地知县汪岑因卢柏冒犯了自己,便利用卢柟家人的罪名,将卢柟定成死罪,又怕事情败露,企图在狱中害死卢柟。卢柟遇救后,越发放情诗酒。汪岑“私怨罗织,陷人大辟”的阴险狠毒的面目和卢柟酒癖诗狂的傲骨都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灌园叟晚逢仙女》写秋先老人爱花,辛勤培植起一座百花园地,却横遭恶霸张委的迫害。当秋翁濒临绝境时,得到瑶池司花女的帮助,报仇雪恨,并因花成道升仙。作品以秋翁的爱花、惜花,表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通过张委的霸道行径,揭露了恶霸奸狡诡诈、残忍刻薄的本质,并寄托了作者扶善惩恶的理想。《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讲述江西景德镇窑户家一个孩子,因为赌一文钱,和另一家孩子吵嘴,引起两家母亲口角。又由骂街的话引起夫妻猜疑,丈夫逼着妻子去人家门前上吊。这个妇人错吊在别人家门口,主人发现后害怕,移尸他处,结果又造成几起命案。最后死尸又被两家争夺田产的地主用来武斗时赖诈,一直引出十三条人命案。这一故事中对地主争产械斗,随意杀害人命的罪恶,揭露得极深刻。《滕大尹鬼断家私》,通过一起家产案,揭露出封建家庭的矛盾及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则描述了僧尼道士的淫乱,对这一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入木三分。
  “三言”中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最多,爱情主题也有了新的发展。一些作品以市民百姓为主人公,真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表现了反对封建道德、反对禁欲主义、追求个人幸福和平等爱情的思想。《卖油郎独占花魁》通过一个挑担卖油的小贩秦重和名妓莘瑶琴的爱情故事,赞颂了秦重对待爱情的真挚态度。小说写莘瑶琴在逃难之中与父母失散,被卖为妓女,改名美娘,她才貌出众,人称“花魁娘子”。临安城里的王孙公子,争相与之结交,但他们只知买笑追欢,而且还以凌辱相加。卖油郎秦重,倾慕花魁,积攒银钱去会花魁娘子。花魁对秦重,开始有些厌恶,但秦重却非常体贴地照顾她,这种诚恳相待的态度,深深感动了美娘。福州太守吴八公子,因美娘不愿接他,便任意轻贱凌辱,把美娘抛在僻静地方。秦重见到后,用暖轿送回。花魁娘子将秦重的真情与公子王孙的行为对比之后,真正感觉到秦重“知心知意”,是个“志诚君子”,于是主动提出要嫁给秦重,并表示“布衣疏食,死而无怨”。作品表现了一种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通过杜十娘的不幸遭遇,歌颂了杜十娘对真诚爱情的热烈追求,同时对李甲、孙富的行为给予了否定。小说所描写的杜十娘的“情”,深挚动人。杜十娘所追求的爱情,也是具有新的时代意义的。她的真诚爱情被出卖的悲剧,反映了这种理想的爱情和封建社会现实的无可调和的矛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投江而死,正是对黑暗现实的无情控诉,她在毁灭中展现了自己高贵的人格价值。作者对杜十娘的同情和歌颂,是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在文学上的反映。《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批评了负心的莫稽,影响也较大。
  “三言”在人伦道德的标准上,也表现了新的意识。比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是一篇描写了婚外情的作品,冯梦龙把它编排为“三言”的第一篇,可见对这篇作品的重视。小说写商人蒋兴哥和妻子王三巧十分恩爱,蒋兴哥外出经商,经年未回,王三巧在家被他人引诱,有了外遇,把蒋兴哥送给她的珍珠衫赠送给情人。不巧,这个情人在经商中遇见蒋兴哥,被蒋兴哥看破实情,于是赶回家去同妻子离了婚。然而蒋兴哥同王三巧毕竟感情很深,他在给妻子的休书上没有明言妻子与别人有奸情,并且把王三巧原陪嫁的箱笼全送给了她。后来,王三巧改嫁给一个官吏,正巧这个官吏负责审理蒋兴哥误伤人命案,于是王三巧恳求其搭救蒋兴哥,最后蒋兴哥被无罪释放,而且与王三巧复婚。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与别人有奸情,是被认为十恶不赦的。但在这篇小说里,作者对王三巧的遭遇颇有几分同情,描述了她与别人偷情的客观因素,特别是蒋兴哥知道事实后还责备自己说:“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著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而当蒋兴哥遭到官司时,作者又写王三巧千方百计设法营救,表现出王三巧对蒋兴哥的情感也是真挚的,写出了爱情与贞操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尊重妇女的人文精神。这种对贞操与爱情的新意识,是以前的文学中没有自觉表现过的,反映了明后期意识形态中的某些变化。
  “三言”中写明代生活的作品,还生动描述了市民生活及商业活动。如《施润泽滩阙遇友》,写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丝织业繁盛的情况:

  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紬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紬疋,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新桥市韩五卖春情》等作品,也描写了城市机户和锦丝铺的情况,令人感觉到一种商业气息扑面而来。
  “三言”中的拟话本在艺术上也较宋元话本有很大发展。拟话本的作者进行创作的目的比较明确。冯梦龙在《醒世恒言序》中说:“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所以作品的主题较集中,作品结构也更严谨,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杜十娘为追求真情,奋起抗争,以死表现人格的价值和尊严。最后作者在终场诗中道:“不会风流莫妄谈,单单情字费人参。若将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可以看出,作者是立意谈情的,情是这篇作品的主脑。拟话本继承话本重视情节的传统,更注重情节的安排,不少作品文笔曲折新奇,如《一文钱小隙造奇冤》、《沈小官一鸟害七命》,都很离奇引人,通过巧合的情节,展示出当时的社会风习和许多社会下层人物的心态。拟话本对人物的刻画也极细致,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对杜十娘知道自己被李甲卖与孙富之后的一段描写:

  十娘放开手,冷笑一声道:“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那个金在那里?”公子收泪道:“未得恩卿之诺,金尚留彼处,未曾过手。”十娘道:“明早快快应承了他,不可挫过机会。但千金重事,须得兑足交付郎君之手,妾始过舟,勿为贾竖子所欺。”
  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香风拂拂,光彩照人。

  在这人与人的悲剧性冲突中,作者着意刻画了杜十娘坚贞的性格、纯真的情感、庄严的人格,使之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和艺术魅力。
  “三言”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它老老实实地继承了宋元小说贴近生活的艺术传统,对它以后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第三节 “二拍”及其他
  “二拍”的作者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又名凌波,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精通诗文词曲,有文名。五十多岁时才跻身仕途,曾任上海县丞,后擢为徐州通判,适逢李自成农民军迫近徐州,他呕血而死。著有杂剧《虬髯翁》,编有戏曲、散曲集《南音三籁》。奠定凌濛初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他编著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二拍”是在冯梦龙“三言”的影响下产生的。凌濛初在《拍案惊奇序》中曾谈到他编著这些小说的缘起说:“独龙子犹氏所辑《喻言》等书,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蒐括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书而衡之。不知一二遗者,比其沟中断芜略不足陈已,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其事之真与饰,名之实与赝,各参半,文不足征,意殊有属。总之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则可谓云尔已矣。”这里他也谈到了题材的来源。
  “二拍”共收七十八篇作品,大多是凌濛初据“古今来杂碎事”创作而成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三言”大致接近,但较前者有更多的封建说教、宿命论观点和色情描写。当然在某些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如《硬勘案大儒争闲气》中对程朱理学的嘲讽,就是“三言”中不曾出现的。
  “二拍”中有突出特色的是一些描写商人活动的作品。《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写破产商人文若虚随海外经商客船出海,意外致富。作品描写了明代海外贸易的规模,反映了商人海外冒险的幻想。《叠居奇程客得助》写徽州商人程宰因为经商失败,流落在关外,为别人管帐,后来靠了海神的帮助,指点他如何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最后发了大财。作品写当时徽州地区的社会风气是:“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徽州因是专重那做商的,所以凡是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犹如读书求名的中与不中归来的光景一般。”这类描写商人活动的作品,大多充满着商人致富的幻想,表现了商人精神世界的特色。
  “二拍”对社会生活的描写也是多侧面的。《青楼市探人踪》写贪酷的杨巡道在任时以贪财纳贿为事,被撤职回到四川新都县家里,“自道日暮穷途,所为愈横。家事已饶,贪心未足。终日在家设谋运局,为非作歹”。“他一向私下养着剧盗三十余人,在外庄听用。但是掳掠得来的,与他平分。若有一二处做将出来,他就出身包揽遮护。官府晓得他刁,公人怕他的势,没个敢正眼觑他。”为了已得的五百两银子的贿赂,他竟然杀死了张廪生主仆五个人的性命。作品深刻揭露了当时官吏退而为绅,作恶一方的社会黑暗面。《迟取卷毛烈赖原钱》也同样谴责了地主贪财夺田、互相欺诈和官府贪赃枉法的罪恶行径。《进香客莽看金刚经》则叙写了常州柳太守用卑劣手段谋取苏州洞庭山某寺所藏白香山手书《金刚经》的恶行,刻画了柳太守卑污的心灵。在描写男女爱情婚姻的作品中,《宣徽院仕女鞦韆会》肯定了拜住和速哥失里的爱情,描绘出世态炎凉。《赵司户千里遗言》通过妓女苏盼盼的恋爱悲剧,赞美了这个下层妇女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二拍”中有些作品色情描写较多,思想和艺术无足可取。这既有社会风气的原因,也有迎合世俗的低级趣味的问题。
  在“三言”、“二拍”之后,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高潮。其中著名的作品有陆人龙的《型世言》。陆人龙,字君翼。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此书命名为《型世言》,其主旨和冯梦龙“三言”一样,强调了小说的劝戒教化的作用。全书十卷四十回,仅有孤本传世,存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中华书局据以整理出版。此书故事来源广泛,所写皆为明代时事和风俗人情,情节曲折离奇,文笔流畅,可读性强。此外,较好的作品有席浪仙的《石点头》、古狂生的《醉醒石》、周清原的《西湖二集》等。明末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中选取四十篇故事,编成一部《今古奇观》小说选集,出版之后,流传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