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抗战中的爱国画家

作者:吴继金




  
  为国而献身的张善子
  
  抗战爆发后,国画大师张善子曾无比悲愤地说:“丈夫值此机会,应国而忘家。……以今日第一事,为救国家于危亡。万一国家不保,则个人虽富拥百城,又有何用?恨吾非猛士,不能执干戈于疆场,今将以吾画笔,写出吾之忠愤,来鼓荡志士,为海内艺苑同人倡!”
  张善子、张大千是同胞兄弟,出生于四川内江。俩人都曾投李瑞清之门,又一同东渡日本留学。兄长张善子尤其擅长画虎,有“虎痴”之称;弟弟张大千以其摹古本事而享誉画坛,徐悲鸿为其画册作序誉之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在抗战时期,俩兄弟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和人格的尊严,张大千不为名利所动,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等民族败类横眉冷对,拒不合作。张善子赴欧美各国举办宣传画展,募集款项捐献给祖国,把生命都献给了抗日的民族解放事业。杨云史先生曾有诗赞道:“轼辙齐名昔两苏,蜀山再见二雄具,丹青有力明尊攘,正气歌成正气图。”
  抗战爆发后,张善子由苏州途经武汉,最后抵达重庆。在武汉停留期间,张善子秉笔挥毫,画了很多虎画寄赠前方将士,激励他们奋勇杀敌,保卫国土。当他听到日本侵略军杀害30万南京民众的暴行后,怒不可遏,义愤填膺,立即以实际行动抨击日寇暴行。他除参加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组织的赈济难民工作外,主要从事美术创作。著名的巨幅国画《怒吼吧,中国》,就是张善子在武汉构思并开始创作的。整个画面构图雄伟、气势磅礴、感情强烈、震撼人心。画幅上正面画的是28只斑斓猛虎,奔腾跳跃,正扑向一丝落日。老虎象征着中国当时的28个行省,威武勇猛,生气勃勃;落日则代表日寇,已经夕阳西下,奄奄一息。张善子以刚劲的笔法在画上写下了“怒吼吧,中国”几个大字,并在画的左下角题道:“雄大王风,一致怒吼;威撼河山,势吞小丑!”
   抗战初期,张善子创作最多的题材是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英雄与爱国故事。他连续创作了《弦高犒师》、《苏武牧羊》、《精忠报国》、《文天祥正气歌图》、《文天祥像》、《正气歌》中12幅人物画像及四维八德人物画像。其创作目的与动机如他在《文天祥像》上的题词剖露的:“要效文山先生,发扬民族精神。”同时,他还在各处举行《正气歌人物巡回展览》,宣传爱国主义,宣传抗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极高的支持和极高的评价。
   “八·一三”周年纪念时,张善子又创作出一幅主题鲜明、生动感动、表明中国抗战必胜、日本帝国主义必败的巨型诗画《中国,怒吼了》。画面上端为怒吼的雄狮,象征着觉悟与奋起的中国人民;画面的下端为摇摇欲坠的日本富士山,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一头鬃须怒张、双目如炬的巨狮正踏在小小富士山头,把山压得土崩泥溃,狮口大开,似乎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画的下端还题了一首诗:
  中国怒吼了!中国怒吼了!
  谁说中华民族懦弱?
  请看那抗日烽火,
  照耀着整个地球!
  中国怒吼了!中国怒吼了!
  我们已团结一致。
  万众奋起,步伐整齐,
  不收失地决不休!
  中国怒吼了!中国怒吼了!
  “八·一三”浴血搏战,
  爱国健儿,奋勇直前,
  杀得敌人惊破胆!
  张善子喜好画虎,自称“虎痴”,为了画好虎还曾精心饲养一只虎。他画的《飞虎图》赠给由陈纳德率领的援华作战的美国空军志愿队。陈纳德即将该队改名为“飞虎队”,并按《飞虎图》制旗帜和徽章下发,战士大受鼓舞,作战倍加勇敢,接连重创日机,日军闻之丧胆。
  张善子说:“多卖出一幅画,就多一颗射向敌人的子弹,多一份支援国家抗战的力量。”他在国内外举办了一系列的募捐画展,既宣传了抗战,又筹集了资金支援祖国抗战事业。1938年底,张善子带着他和张大千的作品共八十余幅赴欧美各国作宣传展出。在欧美两年间,张善子先后举办一百多次画展,共募得捐款一百余万元,全部汇回祖国支持抗战,自己没有染指毫厘。当他抵达香港,除了携带的展品外,已是腰无半文,连买一张飞机票的钱也没有了。不仅如此,他还到各大学及民众团体宣传中国抗战,个人所作宣传讲演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为当时欧美等国的“一碗饭援华”、“援华中国周”等活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在美国举办画展时,其为抗战奔走呼叫的爱国热情感动了美国人民,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夫人多次邀请他进入白宫。对此,《新华日报》、《大公报》及欧美的一些报刊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为国家筹赈宣传”,“收获成绩极为丰满”,“对于我国国际宣传影响至钜”。盛赞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1940年10月,张善子回到重庆,因积劳成疾而不久于人世,将生命献给了抗日民族解放事业。
  
  保持民族气节的齐白石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许多无耻文人对于日本侵略者高官厚禄的利诱,趋之若鹜,甚至感恩戴德,甘为走狗。当时周作人等汉奸文人将民族大义置之脑后,丧失了国格、人格,纷纷粉墨登场,出任伪职。而齐白石、张大千、李苦禅、溥儒等爱国画家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气节和人格的尊严,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等民族败类横眉冷对,拒绝出任伪职,不畏强暴,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在北京沦陷后,毅然辞去受敌伪控制的北平艺专的教授职务。一些敌伪头目,时常找齐白石索要字画,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画家,怎能甘心听从那些恶人的使唤?他在大门上贴了“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等字条。有人为他担心,更有人劝他明哲保身,不要触犯敌伪政权的人。但齐白石无所畏惧,他宁可挨饿受冻,也决不去取媚于那些强盗。他在诗中写道:“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显露出他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一天,日本控制下的北平伪机关,派人把齐白石接去,强迫他宣传所谓“中日共荣”,宣传日本人的强盗理论。齐白石坚决拒绝,宁死不答应,因而被恼羞成怒的敌人扣留了三天,后来还是被人保释回家。他到家后愤然挥笔写下“子子孙孙不得做日本官”的遗言,表示自己抗拒到底的决心。当时日本侵略军驻华北地区的头目曾多次派人到齐白石家,诱劝他到日本去,加入日本国籍。齐白石断然拒绝:“齐璜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可把齐璜的头拿去。”
  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派人将齐白石在银行的存款全部没收,威逼齐白石为他作画。齐白石义愤难平,于是提笔泼墨,挥毫作画一幅,亲自加封,找人送至王宅。恰好当天王克敏在家举办宴会,敌伪华北头面人物聚集一堂。王克敏以为齐白石“就范”,送画祝贺,喜出望外,当众将画打开。原来所画的是一张《群鼠图》,上题词:“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炧灯残天欲曙,寒冬已换五更鼓。”观者目瞪口呆,王克敏羞恼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时期,齐白石的螃蟹画很多,朋友见他这样,担心敌人借故寻事,劝他多加注意。齐白石不以为然:“我残年遭乱,留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他依然这样画下去,进行着自己特殊的斗争。
  齐白石在北平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抗战胜利后不久的1946年1月,齐白石画展在重庆举办,展出了一百余幅精致的作品。《新华日报》发表专文对齐白石的画艺和人格作了高度评价:“白石先生不仅在画技上有超人之处,以先生的品格来说,北平陷敌后,在那里住了八年,未作一画,并拒绝了敌伪的教授之聘,这种高尚的节操,实为艺林生光。”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国格、人格、奴颜卑膝的艺术家,其作品会受到人们的喜爱。齐白石等画家之所以创作出令人瞩目的艺术精品,是与其高尚的人格分不开的,是与其爱国主义精神密不可分的。他们的作品被人们所喜欢,他们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更为人们欣赏、传颂。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