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日本投降始末

作者:朱贵生




  7时许(华盛顿时间),美国政府收到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广播。总统杜鲁门当即同阁僚们举行会议,逐个征求他们的意见。
  最后美国代表同盟国发表广播,给日本以答复,其主要内容是:“自投降时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从于盟国最高司令官……”。“按照《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
  8月14日上午10时50分,御前会议于皇宫防空洞举行。这时会场凄惨沉寂。最后天皇裕仁发言:
  我的异乎寻常的决心没有变。
  ……如果继续战争,无论国体或是国家的将来都会消失,就是母子都会失掉。
  如果现在停战,可以留下将来发展的基础。……希赞成此意。
  在天皇讲话时,会场上时有呜咽之声,有人甚至放声大哭。
  裕仁天皇讲话后,铃木上奏:当即起草停战诏书。于是会议在14日正午结束。日本政府根据这次御前会议的决定,赶忙拟就了一份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和一份向同盟国发出的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电报稿。这后一个文件,是在14日23时拍发出去的,由瑞士政府转达给中美英苏4国政府。
  15日晨5时15分,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用无线电动打字机通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及中国外交部次长吴国桢,约定于华盛顿时间14日下午7时即重庆夏季时间15日晨7时同时公布,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终战诏书。这一天,以年迈的铃木贯太郎为首相的内阁完成了终战任务,向天皇递交了辞呈。17日,东久迩亲王出任首相,近卫公爵任副首相,重光葵任外
  相。8月17日,天皇还向国内外的武装部队发布了一项敕谕,命令他们和平地投降。
  从这时起到9月上、中旬,散布在远东、南亚各国、南洋地区和太平洋诸岛的三百三十多万日本军队,陆续向同盟国投降了。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隆重的签降仪式。有人说,麦克阿瑟选用“密苏里号”是要讨总统杜鲁门的欢心,因为杜氏出生于密苏里州。
  首先,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然后是接受投降的所有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签字: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美国代表尼米兹、中国代表徐永昌、英国代表福莱塞、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澳大利亚代表托马斯·布来梅、加拿大代表穆尔·戈斯格罗夫、法国代表雅克·勒克莱尔、荷兰代表赫尔弗里希、新西兰代表艾西特依次签了字。
  签字完毕,麦克阿瑟再次讲话。他说:“让我们祈祷,和平已在世界上恢复,祈求上帝永远保佑它。仪式到此结束。”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他们战败、投降而载入史册,反法西斯同盟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宣告结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