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中缅印战场上的孙立人将军(下)

作者:徐康明




  日军统帅部认识到,中国驻印军发动反攻缅北战役,打通中印公路,“是一个庞大的战略措施。一则是为了将重庆军90个师改装成美式装备,使之转入大反攻;二则是为了加强以中国为基地的美国战略空军对日本本土的空袭,以策应美军横渡太平洋的进攻”。1944年3月中旬,东条英机命令日本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在缅甸,切断自印度东北部经缅甸到中国的路线为第一项任务。”为了阻止中国驻印军向孟拱河谷进军,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官多次调兵补充第十八师团,加强孟拱河谷的防务。
  孟拱、加迈、密支那是日军在孟拱河谷的三大据点,有铁路、公路或水路通往后方基地。日军企图凭借山川险阻、工事坚固、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以逸待劳,在雨季同中国驻印军相持,寻找机会夺回缅北战场的主动权。中国驻印军主力推进到孟拱河谷之后,距后方基地雷多已经有三百多公里,补给线日益延长。由于是在狭长的河谷地带作战,兵力不易展开。当时英印军正忙于应付日军对印度东北战略重镇英帕尔的攻势,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尚未开始反攻,中国驻印军在缅北基本上是孤军作战。
  为了尽快打通中印公路,中国驻印军主力于4月4日分为左右两个纵队,按照史迪威下达的第12号作战命令继续南下。
  新三十八师兵分三路向南进军:一一三团与美军5307支队一营,于4月上、中旬接连攻占高利、马兰、曼平等据点。一一二团向敌后方的加迈以南迂回,途中接孙立人电令,派一营前往潘卡地区,解救出被围的美军第二营。美军5307支队指挥官梅里尔准将于4月5日致电孙立人将军表示感谢。电报写道:“贵部第一一二团第一营以强行军抵达此间,足见该营士气旺盛,精力超人,训练有素。敝部对贵师行动之神速,深感钦佩,并庆幸能与贵师合作。”接着,一一二团冒大雨,忍饥饿,兼程前进,于5月26日泅渡河水暴涨的南高江,27日攻占加迈以南的西通,切断加迈至孟拱的公路。中路的一一四团击溃山崎大佐指挥的部队,扫清从大龙阳到曼平之间的残敌,与一一二团会合。
  加迈(卡盟)是孟拱河谷的第二大城镇,东南通往孟拱、密支那,历来是缅西北的物资交流中心。据守孟拱河谷的日军在加迈附近建立了后勤基地。加迈东北面是险峻的库芒山,西北面是绵延的高地,孟拱河从中间流过,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攻占加迈对尽快打通中印公路至关重要。加迈一破,孟拱便无险可守,中国驻印军便可直趋密支那。
  5月24日,担任先遣部队的一一二团每人携带4天干粮和1个基数的弹药,留下大炮和马匹,翻山越岭,向加迈以南进行深远迂回。26日上午,一一二团在没有任何渡河器材的情况下,冒雨渡过孟拱河。27日晨,一一二团奇袭西通,毙伤敌军七百余人,占领库房11座,缴获大量枪炮、弹药、汽车、马车、粮秣等物资。28日又夺取日军仓库二十多个,完全断绝了加迈及其以北地区日军的补给,摧毁了加迈守敌后方的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
  5月28日,日军纠集了约两个联队兵力,配属重炮4门、野炮12门、速射炮16门、战车5辆进行反扑。一一二团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击退了三倍于己之敌连续多日的猛攻,在西通南北阵地顽强坚守到6月16日。
  6月16日,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各部对加迈发动总攻。下午3时,各路攻击部队在城内会合,完全控制了加迈。6月11日,史迪威下达第16号作战命令,以新三十八师主力由西北方面向孟拱攻击,英印军由东南方面向孟拱攻击。据守孟拱的日军各部总兵力约一个师团,其战斗力仍不可低估。
  孙立人以一一四团为先头部队,由公路东侧山地急进,于6月17日早晨抵达孟拱东北的南堤。这时被日军包围在孟拱东南的英印军七十七旅,派联络参谋赶到新三十八师指挥所求援。孙立人考虑到这支英印军如果被击溃,将危及攻击孟拱的整体部署。他当机立断,电令一一四团连夜轻装出发,援救友军。一一四团在滂沱大雨中经一夜强行军,于6月19日晨抵达孟拱河北岸。当天夜间,冒险乘橡皮筏渡过水急浪高的洪流,乘夜暗进入孟拱东面的山地,以一部接替英印军防务,掩护其撤退,以主力于20日拂晓攻击当面之敌。当时加迈至孟拱的公路尚未通车,日军根本没有料到中国军队的行动如此神速,顿时惊慌失措。孙立人又令一一三团扫荡孟拱河北岸的残敌,策应南岸的一一四团。
  新三十八师兵临孟拱城下之际,密支那正在进行激烈的争夺战。驻孟拱的日军奉令派出一支约一千人的步、炮联合支队增援密支那。这个支队刚到南堤,得知孟拱遭到攻击,又掉头返回,企图与城内的守军配合,夹击一一四团,解孟拱之围。6月21日晚,这一股日军在返回途中遭到我军的排哨阻击。双方通宵激战,该排打退日军冲锋7、8次,击毙第三师团炮兵联队长高见量太郎大佐以下官兵135人,缴获大炮3门、轻重机枪6挺。
  6月23日,一一四团在强大炮火支援下对孟拱发动总攻。激战六小时,突破外围重重障碍,攻克三个据点,进入城区。守敌利用预设工事和房屋步步顽抗。到当日黄昏,一一四团已攻占一半城区及火车站,并占领城西的大铁桥,切断守敌退路。敌军退守城西北一隅作困兽斗。敌我双方激烈巷战两昼夜。敌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伤亡惨重,战斗力逐渐削弱。6月25日下午5时,一一四团完全控制孟拱。残敌走投无路,纷纷跳河逃命,大部分被击毙。
  新三十八师在孟拱之战中歼敌1500多名、俘虏21名,缴获战车5辆、各种火炮24门、轻重机枪57挺、步枪682支、汽车4辆、火车车厢97节、骡马125匹、仓库21座,各种物资甚多。新三十八师也伤亡官兵247人。
  
  攻克八莫、南坎,会师滇缅边境
  
  孟拱之战结束后,孙立人令一一三团沿孟拱——密支那铁路攻击前进,肃清沿线残敌。6月28日,在南堤缴获火车车厢三百多节。一一二团打通了加迈至孟拱的公路。全师乘胜向缅北重镇密支那挺进。
  在此以前,由云南空运到印度的中国驻印军第二批部队新三十师、十四师和第五十师在蓝姆伽完成训练后,开赴缅北前线参战。5月中旬,新三十师和第五十师以及美军5307支队各一部组成的中美混合突击队奇袭密支那,开辟缅北第二战场。8月5日,中国驻印军在美军协同下攻克密支那,胜利完成反攻缅北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
  中国驻印军自1943年3月下旬进入野人山区掩护修筑中印公路,到1944年8月5日攻克密支那,全军各部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长期作战,其中最早参战的新三十八师已经连续作战17个月,中间没有进行过休整。攻克密支那意味着反攻缅北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印公路最艰巨的雷多——密支那段也随之打通,加之雨季不便作战,全军遂于8、9两月在孟拱、密支那地区进行休整和重新编组。5个步兵师编为两个军:孙立人升任新一军军长,下辖新三十师(师长唐守治少将)和新三十八师(师长李鸿少将)。新一军原军长郑洞国中将调升为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总指挥仍然是史迪威。不久后,史迪威因与蒋介石的矛盾激化而奉召回国。他担任的主要职务分别由魏德迈中将继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索尔登中将继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
   缅北雨季过后,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于10月10日下达第18号作战命令:全军分为三个纵队,从10月15日开始继续南进。新一军为左纵队,是攻击八莫的主攻部队。
  八莫位于伊洛瓦底江东岸,水路南下直达曼德勒、仰光,北可上溯密支那、孟拱。发源于云南腾冲的大盈江(下游为太平江)在八莫北面流入伊洛瓦底江。陆路除密支那——八莫公路外,从腾冲到八莫还有一条骡马古道。
  10月27日,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到达太平江北岸,29日以迅猛的动作歼灭据守庙堤的敌军一个中队,迫使日军退守太平江南岸。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