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容闳与晚清官派早期留学生

作者:周 棉




  他们积极参加路矿等实业活动,兴建矿山、铺设铁路、兴办电报。林日章等在山东烟台发现了银矿,池贞铨在马鞍山勘明煤层厚度,并开挖煤井,获得成功;郑清廉、王寿昌等担任京汉铁路总办和会办的要职。
  他们担任专门学校的教师,培养了一大批新型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传播西方文化。大力介绍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其他的学术理论,开启民智,影响了清末民初几代中国知识分子。
  严复,首批留欧学生,先入抱士穆德学校,后进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在学业考试中,成绩总是列为优等。他还经常走出校门,认真观察、研究英国的资本主义社会,英国为什么会富强,中国为什么会落后?1879年回国后,严复担任福建船政学堂的教习和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任职20多年,培养了驾驶与管轮专业学生200多人。甲午战争失败后,他开始翻译《天演论》等著作,把进化论等思想介绍到中国来。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的所有译著中,《天演论》的影响是最大的。他成为近代中国学习和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最主要的启蒙思想家。
  与严复同期赴欧的中国驻法使馆随员马建忠,也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他一面工作一面到巴黎政治学院学习,一年后获得文科硕士学位。通过实地考察研究,他发现欧洲各国之所以富强,关键是制度和政策较清政府先进优越,认为欧洲各国“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这是他们富强的根本,至于“制造、军旅、水师等技术方面,皆是其末端”。
  在对西方的认识过程中,近代中国人首先看到的是西方各国的武器精良,技术先进,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几乎众口一词要学习西方技术。但敢于正视现实的留学生中的思想家,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认识到西方之强主要在于文化之先进和制度之优良。但是,在当时,容闳、严复、马建忠等人的认识,还远远不被人们所接受。
  
  甲午海战的失败、留学生的鲜血惊醒了国人,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和政治制度必须改革。中国以1895年的“公车上书”为起点,以清廷为中心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维新开始兴起;同时,以1896年对日本派遣留学生为标志,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的留学大潮,即将漫天涌起!一个新型的、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群体,即将在大清王朝行将灭亡的躯壳中诞生!中国传统的社会走向和文化走向,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以孙中山、黄兴等留学生为领袖的辛亥革命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责任编辑乔 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