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周恩来与堂弟周恩灿
作者:周秉宜
反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0世纪20年代,周恩灿毕业于扬州第五师范学校。他先后在江苏泰州、仪征等地教小学,教过数学、语文和书法,还在仪征担任过一所小学的校长。1934年周恩灿回到扬州,在东关小学担任体育教员,收入微薄。抗战胜利前后,周恩灿一度失业,生活更加窘迫。
1946年9月,周恩灿接到七哥周恩来托人捎来的书信后,立即前往南京梅园新村30号看望七哥。这是他们分别36年后的重逢。在中共代表团的一间会客厅里,周恩来告诉堂弟,共产党已经在他们的苏北家乡成立了苏皖边区政府,目前正急需人才。周恩灿听了很激动,当即表示自己也想去苏北解放区参加工作。他教了20多年的书,自信给解放区的儿童教书是不成问题的。周恩来却提醒他说,苏北解放区生活比较艰苦,解放区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国民党军队的骚扰进犯,那儿的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周恩灿则表示自己并不惧怕这些困难,周恩来听后才感到比较满意,于是提笔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在这封信中,周恩来要求苏皖边区的领导对周恩灿一定要“予以群众教育,使其改变观念,重视劳动,然后方能为童子师也”。字里行间既有对他的严格要求,又饱含着对他的关心爱护。且通篇散发着浓浓亲情和堂堂正气,这令周恩灿感动不已。看得出,七哥相信他,对他倾注了希望。
临别时,周恩来拿出5万元交给周恩灿,说是给九婶和侄子侄女的一点心意。共产党当时实行供给制,5万元就是周恩来1个月的津贴费,差不多相当于两担大米的价格。周恩来还告诉堂弟,梅园新村30号的前门有国民党的特务监视,现在他们已经认得周恩灿了,他不能再走前门只能从后门出去了,最好当天晚上就回扬州,千万不要在南京停留。
周恩灿一回到扬州就告诉母亲自己要去苏北解放区工作的决定。母亲一听却吓坏了,想到淮阴宝应一带此刻正是“兵荒马乱”,万一儿子被打死了,这家里老小就失去了依靠,所以死活不肯放儿子走。母亲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周恩灿有点手足无措了,毕竟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只好暂时不提走的事,他想过几天老人家心情平静下来,再好好跟她说,她会理解的。可万没想到风云突变,几天之后国民党军队又一次向苏北解放区大举进攻,苏皖边区政府被迫于9月19日撤离淮阴北上。这时,就算母亲同意周恩灿去苏北解放区,他也找不着队伍了。为了这件事,周恩灿始终不能原谅自己,他觉得自己辜负了七哥对他的信任。
周恩灿没有去参加新四军,国民党并没有放过他。那一年的冬天,保长非说周恩灿家是“共匪”,借茬把他的儿子周庆荣抓走了。
1949年春,扬州城解放。周恩灿回到学校继续教书。新中国给了他稳定的工作与收入,他的儿子周庆荣也被送进专科学校念书,毕业后又分配到税务局做会计。周恩灿心情舒畅,感谢共产党,感谢新社会。七哥虽然在战争年代介绍过自己参加革命队伍,但是现在周恩来当总理了,他却再也不给任何一个亲属介绍工作了。七哥他坚决反对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坏习俗,他一再要求周家的亲属们“依靠自己,自食其力”,他说:“我们不能像国民党那样搞裙带风。”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高尚品格和彻底的革命精神,令周恩灿十分钦佩。
周恩灿决心按照七哥的教诲去做。在学校,他兢兢业业地工作,本本分分做人,从来不对别人提及自己和周恩来的关系。回到家他也不允许子女们谈论家里的旧事。新中国成立初期,有许多周家亲属上北京找周恩来要求给予帮助或介绍工作,周恩灿却始终不去北京,更没有向周恩来提出任何要求。他说:“我只是个普通的教师,我的责任就是教育好学生,让他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1950年至1960年,周恩灿先后担任了扬州市立北柳巷小学和弥陀巷小学的校长。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被造反派打成走资派,拉到马路上游街、批斗、关牛棚,60多岁的年纪吃了不少的苦。子女们怕老父亲身体吃不消,提出要给七伯父周恩来写信反映情况,却被他坚决制止了。
遵守七哥的嘱咐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去世,举国上下万民悲痛。住在上海的周恩霔打电报给周恩灿,约他一起去北京奔丧。想到周氏家族里“恩”字辈的兄弟如今已经没有几个还在人世了,周恩灿决定带孙子周年庆去北京向七哥周恩来做最后的告别。但是邓颖超很快发来电报说,他们的七哥生前已有嘱咐,他的“丧事活动要从简,在外地亲属应该坚守工作岗位,千万不要到北京来”。周恩灿尊重七哥革命一生、严于律己、有始有终的崇高志向,便没有前往北京。周年庆告诉笔者,那一段日子祖父的心情很不好。有一天祖父坐在家门口的石阶上独自发闷,刚好有几个中学生从旁走过,边走边打闹。祖父一下火了,站起身跺了跺脚,忿忿地自言自语道:“哼,高兴个什么东西!”说罢老人便背着手转身进了家门。
1980年5月,淮安市人民政府重修周恩来故居纪念馆,特地把周恩灿接到淮安。少小离家,老来重归故里,睹物思旧,周恩灿感慨万分。他向纪念馆的同志回忆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的点滴往事,尤其是详细介绍了驸马巷周宅过去的原貌及布局情况,为纪念馆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回顾自己平凡的一生,周恩灿感到欣慰的是,七哥周恩来生前要求周家亲属破除旧观念、树立新风尚,不要出去对别人张扬炫耀,不要求官谋职“鸡犬升天”,要老老实实,自食其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普通劳动者。这一切周恩灿是完全做到了。
1983年2月17日,周恩灿在扬州病逝,享年83岁。
(责任编辑陈小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