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张颔:生命的盟书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马盟书》问世。在这部著作中,张颔不仅对其中的古文字逐一进行古今对照。还将盟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内涵进行了具体分析。由于时代的原因。此书出版时的署名是张颔单位的名字。这本张颔一生最感骄傲的著作。也成为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幸而,2006年《侯马盟书》再版时,终于“物归原主”,算是求得了真实,也弥补了这一缺憾。
  经过张颔的辨析。侯马盟书的主盟人得到了确认。他就是赵简子。
  赵简子又名赵鞅,是春秋末期晋国正卿。盟辞内容为举行集会、制定公约、对天信誓等等。分为宗盟、委质、纳室、诅咒、卜筮、其他等六大类十二种,其中前三类为朱书,后三类为墨书。文字皆书于石策或玉策之上,每片字数不等。多者达220字;字体多为下笔粗重、收笔纤细的蝌蚪文,即古文,也有籀文。
  盟书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在一场激烈政争中,为了巩固实力。赵鞅胁迫族人共同聚盟,发誓永远效忠他。正是这场政争,揭开了“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从此。战国时期开始了。
  记者:这种盟书的发现,它的意义是什么?
  张颔:过去中国的史书里都谈到盟书,但都没有记录下盟书的全文,不知道盟书的文章构造是什么样的。
  记者:您能不能通俗地讲一讲,古人在会盟的时候是怎么使用盟书的?
  张颔:主盟人先祭祀,在盟书上滴上血表示立誓,然后把它埋下去。这样的盟书有两封,一封放在官府的档案馆里,一封就埋在地下去了。这就是盟誓的过程。咱们挖掘出来的侯马盟书,就是埋在地下的这一部分盟书。
  
  活到现在,我觉得自己没有白吃粮食,没有做对不起人的事情
  
  张颔做考古研究有一个特点。他会仿造古书中的记载去复原古人用的器物。从而考证古书中的记载,甚至在侯马盟书发现之后,张颔也复制了其中的一部分。
  张颔的家里藏着许多小玩意儿。其中有一个名叫“旋机”的锦盒。是个小巧的星盘,可以看出星星在不同年份在天空里的不同位置。这是他研究古代天文学的工具。书房里还藏有一个“指南人”。是张颔在20世纪70年代亲手做的。经过晃动后。小木人胳膊停止的地方就是南方。
  另外。窗户外的风铃是用来每天观测风力、风向的。床单上的“秋分、霜落”字样是张颔根据太阳照在床单上的影子,判断节气所作的记号。
  80岁的时候,张颔写下了一篇《八十自序·生活篇》。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浓缩其中。
  张颔喜欢龚自珍的诗:“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未济”是《周易》中的最后一卦,“济,成也”,“未济”就是“未成”。《周易》以这一卦作结束。说的是万事万物本就是无穷无尽,所以要用有限的生命追逐无限的事业。而这。也是张颔一生的信条。
  记 者:我觉得您经常活在古代。您喜欢复制一些古代的东西,您能够想像出那个时候的人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吗?
  张 颔:如果把我放到几千年以前,我相信我还是能找到工作:第一,我认识古字,认识晋国文字是怎么写的。第二,我还懂得一些书法。
  记 者:我读您写的《八十自序》时,心中觉得有点凄凉。回首这一生,您觉得满意吗?
  张 颔:没有什么缺憾。因为活到现在,我觉得自己没有白吃粮食,没有做对不起人的事情,这就很好了。人生总是不圆满的,总有缺陷的地方。
  (本文素材由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提供,CCTV-10每周日22:10、CCTV-1每周二22:39播出)
  (责任编辑 汪文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