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警卫领袖的回忆

作者:王 芳




  我们一行数人立即陪主席乘车来到钱江果园。主席健步走上北边的山坡顶上,回身南望,眼前是一片雪白的梨花和长势良好的小麦、油菜。主席显然很高兴。我在前面带路,主席在后面走。我知道主席走路有个从不改变的习惯,就是不走回头路。所以我从山坡的西侧带主席上坡,准备从山坡东侧带主席下坡。这样我们在果园转一圈出去,估计6点钟就可以回家了。
  主席知道了我的意思,停住了脚步,朝我笑笑说:“要回家?还早呵!你们不累吧?继续往前走。”说着,他迈开大步朝狮子峰方向走去。我们不知道他还要走多远。他在前面快步走着,我们只好在他后面紧紧跟着。到了狮子峰山顶,主席才歇下脚来。
  过了好长时间,主席又向五云山方向走去。这时太阳快落山了,我想劝主席回家,但主席不走回头路。可往前走,路还长着呢。我心里暗暗着急。五云山是这里最高的一个山峰,海拔近400米。上了山,主席伫立山顶,举目远望,一览众山小。五云山顶有一个庙,主席和我们在庙前拍了一张照。一照完,天似乎立刻暗下来了,大家还想再拍几张就来不及了。我催主席抓紧赶路,因为下午主席出来时家里不知道,已经过了吃晚饭的时间了,还不见主席回家,他们肯定很着急。可是主席说:“不忙。”他点上一支烟,悠悠地吸着。五云山下暮色苍茫,几处农户亮起了电灯。现在已是农民收工回家吃晚饭的时候了,主席还不想走,不知是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还是在思考什么问题,或者是在酝酿一首诗词。
  这时我们大家感到有点累了,渴了,但主席丝毫没有疲劳的表现,下了五云山,仍然大步往前走着。这时我们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既不能走回头路,也没有地方绕近路。过了五云山只有往天竺山方向走去。北京来的几位警卫干部不知道我们走在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走去,他们已辨不清方位。我虽没有到过这里,但我知道大体方位。出于对警卫工作的敏感和警惕,我和他们一样,内心感到很是紧张和不安。四周是荒山野岭,走的是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有的地方被水冲了,根本无路可走,加上天已全黑了,我们几乎在摸黑行进。不一会儿,前面真的无路可走了。我说:“主席,不行,前面没有路了。”主席说:“鲁迅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这里没有路,我们给杭州人民走出一条路来。”主席的个性是从来不怕任何困难,越是困难越要挑战。他加快步伐往前走去,我赶紧上前去。越过几道被大水冲成的土坎和乱石,接着是陡坡。由于树长得茂密,连星光也借不到了。主席两手搭着我肩膀,我凭脚底的感觉,一步一步探着往下走。因为是陡坡,泥土又潮湿,有点打滑。主席个头又高又大,分量压在我肩膀上,我如滑倒就要和主席一起滚下山去。我挺直腰板,稳住全身,一步一步往下移动着。我思忖,主席为什么喜欢在这荒山野岭中赶夜路?估计是他在寻找战争年代昼伏夜行与敌周旋的那种感觉。
  过了五云山,又上了天竺山,这里地势比较平缓了,荒草中的小路依稀可以辨认,主席在路旁一块大石头上坐下稍稍休息。幸亏有个警卫员身上带了一壶水,给主席喝了两杯。这时我身上都被汗浸湿了。大家又饥又渴又疲劳,但看到主席这么大年纪了,走了这么多路,没有疲劳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谁也不肯说声累,个个显得精神振奋,毫无倦意。
  这时,我赶紧叫人到上天竺的浙江省公安干校给住地打电话,告诉主席现在的方位。正在焦急万分的罗瑞卿、杨尚昆立即赶到上天竺把主席和大家接回去。回到住地已是晚上8点半了。他们为主席“失踪”4个小时虚惊一场。一到住地,罗瑞卿对叶子龙和我就发作起来,批评我们不打招呼,太大意,还个别对我说:“对主席的安全,不能有半点疏忽。”
  
  毛主席视察钱塘江堤
  
  钱塘江的支流,布满半个浙江,可以说是浙江的母亲河。发源于浙江开化县的莲花尖与交界的安徽省休宁县西南怀玉山脉主峰六股尖,东坡干流向东经屯溪、歙县等流入浙江。钱塘江入海口,因其独特的喇叭形和巨大的拦门沙坎,形成了“钱塘潮”这一天下奇观。
  1954年1月下旬,那是毛主席第一次来杭州期间。一天,他对叶子龙和我说,要去看钱塘江。我当时以为主席要去观潮,就说了句,现在不是看潮的时候。主席即说,不是看潮,是去看江堤。我立即要杭州市公安局局长易成铸去调查勘察选好地段。记得第二天下午就去了。是日,天气比较凉,主席穿了件大衣,我们的车子沿杭沪公路过杭州七堡(具体地址已记不清)就停下来,这里离钱塘江堤大约只有六七十米。主席走上江堤,沿堤坝步行了足足有1里多路。这段堤坝修得比较好,可能是在清朝后期修的,长方形的石块与石块之间用特制的铁条扣住。他显得比较满意,但未表示什么意见。1957年春天,主席又提出要到钱塘江边去看看,这次我记得到余杭翁家埠附近。当时正值农村春花作物即将成熟时期,主席看完江堤,意犹未尽,走到公路旁边的油菜花田、麦田和桑园地观看。在桑园地,主席待了好一会儿,才乘车返回。
  同年9月,毛主席来杭州,提出要到钱塘江游泳。记得这是主席第一次提出到钱塘江游泳。我们立即看现场,做了充分准备。同时,我们建议他去海宁看潮,也得到他同意。9月11日,我们安排主席到海宁七星库庙观看钱江大潮。这天,好像不是农历的八月十八,潮水不是最大,但也还可以看。主席看了一会儿,就回到住地,写了一首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当天下午,主席就到钱塘江游泳。我们车到大桥警卫部队驻地,乘上船,开到江中心,主席即下水游泳。我们都陪着主席一起游,逆水而上。游过钱江大桥桥孔时,浪高水急,水又凉,我们都有点担心。这时,主席一面游,一面笑着说,浪急一点,水凉一点,没关系嘛,这样才能锻炼人的意志呢!这次游了将近两个小时,到闻家堰才回到船上。以后又去游过三四次。记得有一次,陈毅副总理向主席汇报外事工作后,陪主席一起去游泳。每次都游过钱江大桥,到六和塔上船回住处。
  (摘自王芳:《王芳回忆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题目为编者加,有删节)
  (责任编辑 李树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