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警卫领袖的回忆

作者:王 芳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到杭州小住。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的王芳肩负保卫工作重任,成了毛泽东的“大警卫员”。以下就是他警卫毛泽东的回忆。
  
  毛主席第一次来杭州
  
  毛主席一生来杭州住过40多次,我直接负责警卫接待的就有38次。他每次到杭州时总是说:“到家了!”
  1953年12月27日,毛主席第一次来杭州。随主席一起来的有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秘书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还有负责警卫工作的汪东兴,负责机要工作的叶子龙,江青也来了。主席抵达杭州后被安排住在刘庄。
  毛主席这次来杭州的主要工作,是主持宪法起草小组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
  他在杭州住了两个半月,几乎每天都在北山路84号30号楼办公。在他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资料和文件,其中包括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宪法译本,还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译本。这些都是当时主席阅读研究的内容,起草新宪法参考的资料。主席工作起来精力非常集中,思考、研究问题到忘我的地步。他办公室的窗口终日冒着缕缕青烟,一天下来,他办公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这些烟蒂短到不能再短,因为主席抽烟的习惯是抽到快要烧着指头,剩下的再用烟嘴继续抽,一直抽到烟熄了才放到烟缸里。还有,他下班后茶杯总是空的,喝光了茶水后,连茶叶也掏出来吃了。他说,茶叶有营养,倒了可惜。
  那年毛主席60周岁,两鬓已有一些白发。12月26日是他的生日,正好在来杭州的火车上,他大概是有意避开这一天。到杭州住下后,江青对我说,主席不愿人家向他祝寿,但我们得有个表示。她建议,1954年元旦快到了,是否请浙江省委以庆祝元旦的名义,请主席吃饭,并以此向主席表示祝寿。我告诉了中共浙江省委,大家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30日晚,中共浙江省委请主席吃饭,我和主席坐同一桌。桌上除平时用的菜外,特地摆了花生、红枣和面条,意为庆贺华诞,祝愿长寿。席间气氛热烈愉快,大家轮流向主席祝酒,主席高兴地一一作答。他平时很少喝酒,那晚也喝了不少。他对杭州菜很感兴趣。他在1921年从湖南到上海、浙江嘉兴参加中共一大之前,特地到杭州住了一天,对杭州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这实际上是他第二次来杭州了。
  我除向主席祝酒外,还要和北京来的其他随行人员互相敬酒,已经喝了一瓶多茅台。宴席快结束时,在主席面前还有四杯茅台酒。估计主席已发现我的酒量不小,就说:“这里还有四杯酒,不要浪费掉,我看还是请王厅长喝掉它。”主席说了,我也不好推辞,鼓起勇气,把四杯酒一口气喝了下去,足有二两。主席高兴得大声说:“好!”
  席间,罗瑞卿觉得我的名字“王芳”像女人似的,提议改一改,大家赞同,但主席不同意,说等你老家山东的绿化搞好了再改。
  元旦后,我陪主席上莫干山。主席又讲起我改名字的事,他说,你老家山东的绿化有一半的地方搞得像莫干山这样,你的名字就可以改了。
  从莫干山回来后,主席兴犹未尽,作《七绝》一首:
  
  莫干山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毛主席在杭州工作期间没有回过北京,中央的日常工作由刘少奇负责处理。刘少奇每天晚上打电话向毛主席报告当天情况。重大事情由周总理、小平同志到杭州当面向主席请示汇报。机要部门每天有大量文件送到主席这边来。
  主席工作很忙。在杭期间,他还听取了中共浙江省委负责人关于浙江试办农业合作社的情况汇报,先后视察了新登县(现属富阳市)松溪乡、德清县莫干山、绍兴县东湖农场、杭州梅家坞茶叶村和钱江果园。
  这一次毛主席在杭州住的时间最长,直到1954年3月14日才回北京。此后,毛主席每年都来杭州,有时一年就来二三次,最多一年来五次。他来杭州不是来休息,是来工作的,而且是来处理党和国家事关全局的重大事情的,如改造资本主义的决定、1957年的“反右”决定、后来的关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简称《农业四十条》)、“大跃进”后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建设的方针、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决定,以及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等等,都是在杭州讨论和形成的。中央在杭州作出重大决定前,主席都在杭州主持召开政治局或政治局扩大会议,届时中央各常委、大区书记、中央各部委和省市委书记都来杭州参加会议。这时杭州就成了全党全国政治活动的中心,此时也是我们警卫工作任务最重、责任最大的时候。
  讨论《农业四十条》时,因为是研究农业问题,开始时没有叫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参加,到会议快结束要通过决定时才叫他来杭州。罗瑞卿对农业发展纲要内容很关心,在大会讨论时,他提出要加一条,把农村地、富、反、坏、右这些当时作为专政对象的人员管理和教育工作,也列入农业发展纲要的内容。主席说这一条很重要,还在大会上表扬罗瑞卿对制定农业发展纲要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来纲要只有三十九条,加上罗瑞卿提出的这一条,就成了四十条。
  我看主席办公累了,就劝他休息一下,陪他一起散散步。他对我说:“这次来杭州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过去在战争年代养成白天睡觉、晚上办公的习惯想改变一下。你看我这段时间都在改,可是效果不好,旧的习惯势力太顽固了,看来要一下子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是很不容易的。”我也看出主席这些天晚上没有睡好觉,眼皮有些红肿,偶尔还显得有点烦躁。我根据自己的体验,请主席去爬山,这是调剂睡眠的有效办法。
  
  毛主席“失踪”事件
  
  毛主席在杭州期间,兴致勃勃地爬了玉皇山、北高峰、莫干山、城隍山、北山、钱江果园、五云山、狮子峰、天竺山等,几乎把杭州市周围所有的山都爬遍了,有的地方还去过多次,差不多每个星期出去一次。他对杭州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赞叹不已,并作了《七绝·五云山》一首:
  
  五云山上五云飞, 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这首诗是主席第二次上五云山后的即兴之作,没有公开发表。
  毛主席每年都来杭州,差不多每次都要抽时间去爬山。可是有一次出了一个意外,搞得大家十分紧张,我也因此挨了批评。
  一天下午6点钟,该是主席吃饭的时候了,可是主席还没有回来。住地工作人员打电话问主席办公的地方,回答是主席下午4点半已出去了。问罗瑞卿、杨尚昆,他们也不知道。7点钟了,主席还没有回来。罗瑞卿和杨尚昆急忙赶到刘庄,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谁也说不清楚。他们担心主席外出去偏僻的地方遇到意外,又无法与家里取得联系。那时没有随身带的通信工具。罗瑞卿、杨尚昆估计主席会到哪几个地方去,赶紧派出几路人马去寻找,同时又打电话到几个公安执勤点查询。时间到了晚上8点多,还没有主席的踪影,也没有任何消息。罗瑞卿、杨尚昆急得团团转,头上直冒汗。不知道主席到底去哪里了,路上会发生什么问题,万一有个什么长短,这天大的责任谁能承担得了!
  那天的事情的确很意外,不仅搞得罗瑞卿、杨尚昆很紧张,而且搞得我也十分紧张和疲惫不堪。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这天下午4点半,主席从办公室里出来,对我说:“老毛病又犯了,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觉,我们出去走一走。”
  天已晚了,到哪里去比较合适?主席的习惯是说走就走,不容迟疑。我脑子里迅速思索着,决定到钱塘江边上的钱江果园去。那里的梨花已经开了,地势比较平缓,山坡不陡,路也不太远,转一下回来吃晚饭还来得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