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孙中山军事顾问荷马李的传奇人生

作者:陈小丽




  荷马李与孙中山初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荷马李夫人曾回忆说:“孙先生与荷马李将军深切的会谈在光绪帝去世前几年访美之时。在此以前,荷马李并未参加孙先生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在1911年11月中旬接受伦敦《滨海杂志》记者访问时,生动地叙述了他们初次会面的情景:
  有一次,我正向一群追随我的同伴演说,看到了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人,他身高不够五尺,年龄和我相仿,脸色苍白,显得体格纤弱。事后他来找我,对我说:“我愿意和你共同奋斗,我愿望帮助你。我相信你的宣传一定能够成功。”从他的口音,我听出他是个美国人。他伸出手来,我紧紧握着向他道谢。但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猜想他也许是个传教士或学者。我没有猜错。在他走后,我问一位朋友:“那驼背的小个子是谁?”“哦,”他说,“那是咸马里(即荷马李)上校,当今世界上出色的军事天才之一——不,也许是最出色的一个。他精通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我吃惊得几乎合不拢嘴。
  第二天,孙中山就去拜访荷马李,表示一旦革命成功,将聘请他担任自己的首席军事顾问。荷马李回答说:“不必等到你当上中国总统,在那以前你就会需要我。没有军队,你既不可能建立也无法维持一个政权。我确信,中国人经过适当的训练就可以组织出色的军队。”
  1910年2月21日,荷马李在洛杉矶寄信给孙中山,表明对孙中山反清革命的支持与同情之心,并邀请孙中山到洛杉矶会晤。2月24日至3月4日,孙中山在洛杉矶附近的长堤市同荷马李、布司举行了三次密谈。在第三次密谈中,他们经过详细考虑,拟定了“长堤计划”。为了协调美国人和华人在中国实施革命的努力,荷马李、布司和孙中山创立了“辛迪加”,由孙中山和荷马李共同管理。孙中山委任荷马李为“司令”,有权统领由天地会会员编成的五支革命军和革命党。长堤会议的主要结论有:(1)中国革命党暂行中止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准备未周的起义;改行厚蓄实力、充分准备、集中人力财力、发动大规模起义的策略;(2)由孙中山以中国同盟会总理名义委任布司为海外财务代办;(3)运送在美训练之军官若干,以充实革命武力;(4)贷款之总额,总计为350万美元,分四次支付。
  
  荷马李为支持孙中山事业,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招募士兵。长堤会议后,荷马李开始在加州华人子弟中为革命党人招募士兵,还直接指挥、训练这些士兵。11月7日,孙中山就这支军队的未来前途问题同荷马李交换意见。他在信中写道:“关于中国政府注意你在美国练兵之事,我认为这支军队如仍在你指挥之下,极可能是中国政府意欲接管这些军队,将之调回中国,并加以消灭……中国现政府要保留你所训练的四个团,按中国当前的情势实无可能……请提防在美国与你接触的所有华人。至于我与你的关系,则绝不可向任何人透露。”
  二是筹款。筹措革命经费一直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帮助筹款,荷马李签约把《无知之勇》的版权转让给孙中山,安排该书译成日文出版,所得全部用于革命事业。1910年11月7日,孙中山复函荷马李时提及此事:“至于大著的翻译一事,我将通知我的日本友人立即开始动笔。我认为,这样做我们将有所收获。”
  孙中山致荷马李的多封信函,则从侧面反映出孙中山对荷马李的倚重以及荷马李为筹款所作的努力。1910年9月5日,孙中山致函荷马李:“如B先生(即布司)在纽约的计划落空,则请你通过另外途径筹取50万元金元,仅作广州计划之用……若无法筹到50万元,则请尽力筹募,无论如何请即汇来5万元,以利筹备工作。”9月29日,孙中山复函荷马李:“望你进行我们前曾谈及的另一计划,尽快为我党筹集若干款项。在目前情况下,我以为有25万金元便可敷全部费用,即使少于此数,亦足以助我们创造某些奇迹。”11月7日,因未得到布司筹款的消息,再请荷马李设法筹款:“九月十八日来函及书刊均于数日前收到。不久又收到B先生来函,谓财团将于十月初开会。但十月已过,至今尚未见确实消息,故我对他已不存过多希望。望你能独立尽快为我党筹集资金……盼能尽快得到你的佳音。”1911年8月10日,他致函荷马李: “近日我收到大量来函,催促我尽快东返并从速发动起义。当前未办之唯一急务仍在设法为起义筹集必要的资金……望你从速往访你的英国友人,以便取得为开展我们的工作所需的经费。”10月31日,孙中山致函旅英之荷马李,请其接洽在英国贷款之事,以便回国组织政府:“各地组织情况甚好,都希望我加以领导。如得财力支持,我绝对能控制局势。在我们到达之前,不可能组织强有力的政府,因为贷款是必要的。”但贷款始终未能如愿。
  三是帮助孙中山开展外交活动。为了使孙中山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荷马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协助孙中山在美英等国开展外交活动。在美国,因与查飞将军的密切关系,荷马李请他在美国政府活动,支持孙中山。1911年,荷马李致函孙中山,称“在政府和国会的努力获得巨大成就”,而其主要的外交活动则是在英国展开。1910年,荷马李从德国来到伦敦时,希望借助罗伯茨将军为孙中山打开外交局面,但罗伯茨当时在英国也不受欢迎,被人们戏称为“战争贩子”,他无法说服英国银行家和外交官支持孙中山。不过,荷马李还是为孙中山约到了四国银行团主任,据孙中山自己回忆:“到英国时,由美人同志咸马里代约四国银行团主任会谈,磋商停止清廷借款之事……予于是乃委托维加炮厂总理为予代表,往与外务大臣磋商,向英政府要求三事:一、止绝清廷一切借款;二、制止日本援助清廷;三、取消各处英属政府之放逐令,以便予取道回国。三事皆得英政府允许”。荷马李同孙中山签署了一份备忘录,请人转交英国外相格雷,表示中国革命党人希望同英、美结盟。格雷表示:“英国将保持中立”。
  
  斯人归去
  
  1911年11月26日,《纽约时报》消息称:“在巴黎待了4天后,中国革命领袖孙中山在荷马李将军陪同下,从马赛尔乘坐‘玛塔’号前往上海。在会见过其他共和国领导人之后,他将组织一个共和国临时政府。”此时,荷马李的身体非常虚弱,医生警告说他可能因为此次长途跋涉而丧命,但荷马李对此不予理会,坚持一定要见证共和国的诞生。他们一行经由法国、新加坡、香港,于12月25日抵达上海。荷马李的西方面孔很快就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12月30日,上海《大陆报》记者在采访孙中山时询问:“李哈麦君(即荷马李)之名望如何?”孙中山称赞说:“李君大抵可称为天下最大之陆军专学家,欧美军界均极尊重李君”。
  当时美国在华的官员认为,荷马李参加中国革命有违美国的中立态度。荷马李感到非常愤怒,立即向《大陆报》发表声明,大意为:“我来中国参加中国革命是我个人的行动,与美国政府毫无关系。外间称我为大将,不过因我曾为中国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人物组织过保皇军,并不是美国的现役军官,自无受美国军律限制的必要。我参加中国革命政府的行为是以个人资格参加,是以实行人道主义为宗旨。今日中国数万万人民正受虐于专制暴政之下,我岂能坐视不救,袖手旁观之理?我应中国的革命的人民之邀,前来中国是在解脱他们于暴政之下而免沉沦。我是一个世界正义的拥护者。”
  对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荷马李也进行了告诫。1911年12月31日,荷马李为上海的《民立报》题词:“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The motto of my ancestral state.”(吾祖邦有言:合则立,分则坠。)他以此来强调当时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团结一致的重要性。据布司回忆,荷马李在一次欢迎会上曾警告说:“你们的共和国和我们一样,只有靠利剑才能保有她的美景和自由……中国的敌人是她历史性的和平主义,政治上的腐化和日本三者。我们有着这三个共同的敌人,如果不能预防和打击它,我对于这个国家都无能效力了……”
  1912年元旦,荷马李陪同孙中山由上海到达南京,参加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并受聘担任孙中山的军事顾问。2月15日,“孙大总统率领文武官员往祭明太祖的陵墓,以告中华的光复。在典礼中,惟一允许参加的白人,是统领荣誉卫队的荷马李。”典礼结束回城后,他突然中风。同年5月,荷马李在夫人的陪同下,返抵美国。6月27日,当孙中山听说荷马李身体有所好转之时,马上写信给荷马李夫人:“我非常高兴听到你和将军在回国的旅途中至为愉快,更高兴的是将军的身体日益复原,以及医生所说的他不久以后就可以走路了。在你收到我这封信的时候,你应该已在海滩上了,无疑的,空气和阳光的转变更会加快将军身体的复原。”
  不幸的是,1912年11月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的一栋海边小屋内,荷马李与世长辞,年仅36岁。噩耗传来,孙中山悲痛异常。11月6日,他在《大陆报》发表文章盛赞荷马李:
  荷马李先生的躯体不幸畸形,但他具有非凡的才智。他虽不是军人,却是一伟大的军事哲学家,对革命问题,有卓越的见解。在革命与有关的军事策略问题上,他给了我全面的帮助。他对军事有深远透彻的见解,是两部有关军事战术与战略的著作的作者。有好几位杰出的军事学家对他的专著都十分赞赏,罗伯茨将军就是其中最钦佩他的一位。他为人真挚诚恳,为中国革命贡献了全部心力。他忠厚的举止,富于同情心的谈吐,坦率与果决,赢得了许多中国友人。他在南京协助,直到他去世。
  
  11月14日,孙中山给荷马李夫人写了一封唁函,表达对这位美国朋友的深痛哀悼之情:
  
  从报纸上得悉荷马李将军去世的消息,我极为哀伤。我本想致电给你,以表达我深深的同情与吊唁,但是,事实上,直到今天,我都不相信,报纸上的报道是真实的。失去李将军,我觉得我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和真正的朋友。
  (责任编辑 李树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