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王震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
作者:郑家真
正当王震抖擞起精神要大干一场时,他又一次病倒了。1963年,王震被迫再次住进医院动手术。原来他有一口好牙,在戎马生涯和开发荒原的艰苦岁月里,养成了狼吞虎咽的习惯。胃切除只剩下三分之一,他仍旧习未改,使胃不堪重负,以致造成了严重的“肠梗阻”。他剧痛难忍,被送进医院。大夫检查病情之后,对护送的人说:“怎不早送来住院呢?怎还让他到处奔走呢?”
1964年3月,农垦部召开了全国国营农场会议,总结建国以来国营农场的主要成就和经验,讨论十年规划。会议要求北大荒建成“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大样板”。王震抱病参加了会议。他说:“这次会议是在总理指示精神下召开的。他要求国营农场每年增产5至10亿斤商品粮。这就要求我们现有耕地基本上要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这是硬功夫,我们一定要立下雄心壮志,把高度、持久的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
7月18日,朱德、董必武从北京乘专列来到虎林县境内的农垦部试验农场视察。农垦部试验农场前身是八五○农场五分场。当年,王震曾以此作为他的试验田,投放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共产主义卫星城”的试点,因遭遇特大自然灾害而被迫下马。当汽车驶入农场境内时,朱老总和董老立即被眼前一望无际的麦海吸引住了。这些年来对王震在北大荒创建的农场褒贬不一,有的说“糟得很”,有的说“好得很”。董老对这些争议也有所耳闻。朱德和董必武在农场会议室里听取了汇报。当谈到王震时,农场干部实事求是地说,“卫星城没搞成,是没有从实情出发,步子过快过急了,但是为农场打下了底子”。在汇报中,他们还谈到,在自然灾害期间,王震多次来视察,还亲自为农场联系买草单位,组织职工割草卖,为农场增加了收入,解决了拖欠职工部分工资的问题。董必武在返京的专列上欣然赋诗:
红心(星)农场黑土层,麦黄豆绿黍苗青。
今年望保丰收确,高屋巍峨已建瓴。
斩棘披荆忆老兵,大荒已变大粮囤。
虽然经验有得失,得失如何要细论。
王震从《东北农垦报》上看到董老的诗后,感动不已。
为了北大荒农垦事业,他开始接受同志们要他注意身体的劝告。回到家,他听从妻子和孩子的要求,吃饭时不再狼吞虎咽。
就在这时,王震接到通知,鉴于他的身体状况,让他休养两年。他感到意外,内心交织着复杂的感情,犹如一名老战士骤然离开战斗岗位一样。他知道自己年近花甲,动过两次手术,但这副老骨头还能为社会主义大农业拼搏几年。由于是中央的决定,他不得不服从。
农垦部党组1964年9月21的一份文件写道:“谭副总理指示,中央批准王震同志因病休养两年,在此期间,农垦部部长和党组书记由陈漫远同志代理。今后农垦部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经过党组讨论决定,未经党组决定的个人意见只作参考,以上请你们转知所属各农场。”等王震两年休养结束,“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与黑土地的联系被迫中断了20年。
魂系黑土地
1977年12月12日至1978年1月25日,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当王震拄着拐杖登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王震禁不住老泪盈眶,激动地说:“今天来和同志们见个面,讲个话,不拿什么本本,随便讲……首先表示,过去国营农场没有办好,我有缺点错误,大家可以讲,不要有顾虑,应作经验教训。”最后,他说:“我对国营农场是有感情的,我们要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把沉睡多年的荒原开发出来!”
1990年7月28日,王震率领中央慰问团前来北大荒慰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王震第二次踏上黑土地(第一次是在1985年)。王震驱车来到佳木斯市郊,参观了北大荒的“科学城”和用先进设备进行大豆综合加工的“三江食品公司”,继而驱车北上,先后视察了八五○、八五七、八五一、八五二等农场。
当王震来到了当年亲手创建的铁道兵农垦局的“老母鸡”——八五○农场时,他深情地对欢迎他的1000多名代表说:“我这次来,是由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亲自交代,让我在八一建军节的时候到北大荒来慰问复转军人、支边青年和科技人员。这些同志,有的是50年代来的,有一些同志已经见马克思,见毛主席去了。我们留下来的人,看到了我们的第二代,有的是工程技术人员,农牧业技术人员,他们在茁壮成长。这要感谢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我向他们表示敬意!”
1993年3月12日,王震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
(责任编辑 李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