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抗战期间孔祥熙、宇垣一成中日秘密议和
作者:沈 予
留,闻讯立即回国。途中在新加坡对新闻记者说,“日本、中国打仗没有比这更蠢的事了!这是东方一件大不幸的事件。必需设法尽早缔结日中两国的和平。”
这样,中日之间的“和平谈判”得以成行。其后,在汉口的蒋介石政府方面派遣的使者乔辅三到达香港,日本方面派驻香港总领事中村丰一进行接洽。
孔祥熙派乔辅三与中村会谈进行摸底
6月17日,宇垣对外国记者说:“假如中国方面发生根本变化,日本将有再探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声明的必要。”但是,他对“根本变化”一词不作任何阐释,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6月23日,一位名叫乔辅三的“中国要人”莅临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开始与中村丰一进行秘密会谈。乔辅三,曾留学美国8年,回国后于孔祥熙在山西创办的铭贤学校担任校长,不久调任中央银行秘书。1938年1月,孔升任行政院长,乔被委任为行政院秘书,是孔的心腹。
《日本外务省档案》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乔辅三与中村谈话的过程。
乔辅三对中村说:“我是奉孔祥熙的命令而来的”。“中国方面认为宇垣外相是对中国持公平考虑的人物”。“宇垣先生出任外相,日本政府现在的方针有何变化?对和平问题如何考虑?中国方面希望早日和平,认为宇垣先生是最为适宜的交涉对手。愿极为机密地通过贵总领事了解日本政府的意向”。“日本方面的所谓‘根本变化’是什么意思?日本政府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声明,是否要求以‘蒋介石下野’作为交涉的前提条件?”
中村知道乔辅三来意之后,首先打听孔祥熙提出这种要求的经过。乔辅三回答说,今年4月,完全没有讲和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到战争究竟为了什么?应该继续到什么时候?现在,连负责人也深深感觉到这一点了。乔辅三说:“目前虽有一部分激进论者反对,但这是可以依蒋介石的意志来决定的。”
中村问,虽然以孔院长为首的负责人希望和平,但是中国方面对讲和有无阻碍呢? 乔辅三说:“孔祥熙和汪精卫、何应钦等都非常友好,是至今不变的和平主义者”。“蒋介石本人,内心是希望和平的,这不用说,但是立场上不便说出口”。乔强调“和谈不要第三国参加,希望只在两国之间秘密进行”,并一再重复孔祥熙的指示,始终追问要不要蒋介石下野。
中村说,他将特电请示外务省再行答复。
5天以后,6月28日,乔辅三按照孔祥熙的训令再次访问中村,希望尽快得到日本政府的回答。乔私下说:“同总领事折冲这件事,不言而喻是没有与蒋介石商议过的。”同时,反复要求中村将孔祥熙希望在相当条件下实现和平的诚意充分转达给宇垣。
7月1日,双方进行第三次会谈。乔转达孔祥熙的建议,孔等衷心希望和平,特别希望马上终止战争行动。希望由中日双方直接交涉解决,“希望日本政府迅速答复”。
中村向日本外务省报告:中国方面探询日本是否以要求蒋介石委员长下野作为和平的条件。
宇垣亲自起草复训稿,曾提出“以蒋介石下野为条件”,但外务省东亚局局长石射猪太郎进言,认为“这样的话,和谈一开始就不会有希望了”。于是,宇垣“最后的态度,是不以蒋介石下野为条件,但鉴于日本国内反蒋情绪,不宜一开始就露出底牌”。经过研究,结果将训令文字改成为:“日本国内对蒋氏反感相当强烈,是否以其下野为条件,目前不遽为决定,留待日后商量。至其他各点,则希与乔氏进行会谈。”
这样,以中村丰一、乔辅三“香港会谈”为渠道的宇垣一成、孔祥熙议和交涉开始进行。
孔祥熙提出:“此后进行直接谈判,以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谈妥?我们愿意知道日本所希望的条件。”
宇垣一成答复:“您佯作不知是不合适的。你们现在还这样讲,我对贵国的诚意表示怀疑。”
孔祥熙说:“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宇垣当即答复:“如果您不晓得的话,我就讲了吧。日本对中国的要求,在去年12月广田弘毅外相已经通过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向你们提过了。但你们并无回音”。“日本的外交方针,不因政府更迭而变,历届内阁或外相是一贯遵循的。广田辞了职,宇垣出来了,方针也是不变的”。
宇垣复述了广田提过的条件,主要是:(一)承认“满洲”的独立;(二)华北、蒙疆(指内蒙——笔者注)作为特殊地带;(三)偿付赔款;(四)双方经济合作,共同开发资源;(五)日本在有的地区驻扎军队;(六)中国接受日本顾问或其他指导者。
7月13日夜,乔辅三来访中村,说:“昨日深夜接孔院长的通知,说汉口方面诚意希望和平,但日本政府果真有此诚意吗?孔院长亲自训令要我回汉口”。乔辅三说,我预定15日乘飞机返汉口。
在“香港会谈”中,东京决定“蒋介石下野”是中国现中央政府屈服的条件之一
陆相板垣征四郎原来承诺支持近卫首相实行对华“和平”方针。陆军次官东条英机是陆军新强硬派,他坚持蒋介石必须下野,日本才能议和。板垣接受了东条的主意。7月8日,在板垣陆相的坚持下,近卫内阁首、陆、海、外、藏五相会议决定:把“蒋介石下野”列为“中国现中央政府屈服的条件”之一,“尽快促成中国现中央政府分裂崩溃”。7月12日,五相会议采纳陆军提案,又决定以“推翻中国现中央政府,使蒋介石垮台”、“起用中国第一流人物”、“酝酿建立巩固的新兴政权”作为“对华谋略”。东京新决策的实质是日本政府要“蒋介石下野”,将其政治诱降的对象改为汪精卫。
这一新变化自然影响到宇垣所掌控的“香港会谈”的进程。
孔祥熙提出间接承认“满洲国”等“和平条件”,谋求日本让步
7月18日,乔辅三从汉口返回香港。当晚,对中村转达了孔祥熙的意见与“和平方案”:
孔祥熙的意见是:(一)中日两国打下去,必将同归覆灭,必须早日转向日中共存共荣的路线;希望在汉口沦陷前迅速完成。“如果汉口失陷,讲和就困难了”,要求两军就地停战。(二)“蒋介石自西安事变以后,事实上是国家元首,集全国之众望,因而承认日本要他辞职是困难的。果真蒋先生下野,将由谁同日本签订条约?又有何人具有履行条约的能力呢?”“至少在履行条约之前,蒋先生必须依然处在原有地位”。(三)希望由行政院长孔祥熙对时局负全责而辞职。
中村回答:“蒋介石不辞职就很难说话。”对此,乔辅三颇有难色。
接下来,乔辅三提出孔祥熙起草的“和平条件”:(一)中国政府停止反日行为。希望日本也要为远东永久和平、积极为中日关系好转而努力。(二)以签订日满华三国条约间接承认满洲国,深切希望满洲国自发地成为满洲自由国,给中国人民以好感。(三)承认内蒙自治。(四)决定华北为特殊地区非常困难,但是中国承认互惠平等的经济开发。(五)非武装地带问题待日本提出具体要求后解决,中国军队不驻防,希望由保安队维持治安。(六)清算与共产党的关系,或签订加入防共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