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抗战期间孔祥熙、宇垣一成中日秘密议和
作者:沈 予
定,必须再作研究。(七)中国现在非常荒芜而贫困,无支付赔偿能力。
《宇垣一成日记》记载:孔祥熙就“满洲国”问题还讲了这样一段话:“在条约上公开承认满洲的独立在我国国内很困难,只能悄悄地逐步实行。例如,首先设置领事。凡属经济问题,由领事之间解决。如果遇众多政治问题,领事处理不了,接下来再派公使或大使。现在大张旗鼓地写明承认满洲的独立,这确是很困难。”
《日本外务省档案》S1.1.1.0-27号文书还记载,乔辅三特意向中村陈述了他返汉口国民政府高层磋商的具体情况:我7月15日向孔祥熙报告。16日孔就发表了那样明确的意见。“其间,孔曾和蒋介石见面,除了蒋本人下野问题之外,其他全部都和蒋商量过而同意”。
日本代表中村听乔辅三陈述后说:“蒋的辞职是重要的先决条件”;“满洲国”是“庄严的既成事实”,现在不考虑变更国名;经济开发不限于华北,而且在全中国协力进行;日本方面最重视“防共”;在原则上必须承认赔偿。
这样,“香港会谈”第一阶段陷入僵持状态。
7月22日,中村回东京请训。直到8月17日,中村奉命回香港。行前宇垣约见他,指示今后日中交涉的方针。宇垣表示:(一)他遵循日本政府的政策,坚持要“蒋介石下野”。(二)当两国正式进行和平谈判时,日本方面将由首相或外相参加谈判,要求中国方面派孔祥熙、张群、居正等人为代表。地点选在台湾或者长崎。
8月下旬,乔辅三、中村的“香港会谈”进入第二阶段。日本代表中村坚持“蒋介石委员长下野”为日本、中国议和的先决条件,毫无妥协余地。这就是说,孔祥熙试图以间接承认“满洲国”这样的丧权辱国的条件未能换取日本政府放弃要“蒋介石下野”的无理要求。
于是,9月1日,乔辅三正式通知中村停止交涉活动。
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对孔祥熙、宇垣一成所推动的“香港会谈”是知情的。《蒋中正档案》“总统府机要室”《特交档案》就有1938年7月孔祥熙将其“所派与驻港日领事密洽者”报告“呈蒋委员长”的档案。这些原始资料,可以证明,蒋介石并不是与香港议和谈判无涉的局外人。
例如,蒋档《特交档案》《孔祥熙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六日呈蒋委员长》的一份“香港情报”,报告:“中村丰一于会谈中称谈和事之进行,固当严守秘密,不可令日本少壮派军人知悉,即中国政府中人如汪精卫、张群等亦不可使之知晓,以免横生枝节”。这是“密洽”开始之际日方代表中村提示中方的叮嘱。他与宇垣当初答复张群不愿让中国“亲日派巨头”介入和谈是一致的。孔祥熙当即将这份报告呈给蒋介石。又如,蒋档《特交档案》《孔(令侃)秘书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六日呈孔院长函》中记载:“密洽者”(指乔辅三——笔者注)报告,中村总领事“言下似有议和须以委座(蒋介石)下野之意”。孔祥熙立即将这一要件呈蒋。蒋介石日记就出现了敌“逼余下野”,并嗤之“投机拙技,有何用哉”的语句。
宇垣、孔祥熙交涉“直接会晤”
宇垣一成不肯放弃诱降国民政府的谋略,打算利用孔祥熙先前表达过想同日本外相“直接会晤”的意愿,把两国政府议和继续推动下去。对此,通过香港渠道,宇垣和孔祥熙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孔祥熙对宇垣表示:“通过香港中间人进行对话,怎么也有隔靴搔痒之感。双方意见不能很好地沟通。我想同您直接会晤,交换意见。能够见面吗?”
宇垣外相答复:“如果您希望会晤,什么时候都可以。”
孔祥熙提问:“在什么地方会晤呢?”
宇垣回答:“我到香港、上海都行。但是香港是第三国所管辖的地方。在那里会晤是会令人奇怪的,或者将成为导致第三国干涉的因素。我方认为上海是适宜的地方,但先生方面感到困难吧?因为当前上海为日本军队所占领,在那里没有贵国的警察和军队。我本人在上海,可由日本宪兵和军队护卫,而阁下在本国国内受到别国军队护卫,会被认为是国家的耻辱,您一定会感到困惑。因此,您来台湾或长崎如何?我认为台湾或长崎主权属于日本,您受日本军队护卫,在国际法上乃属理所当然,不会成为国家的耻辱。”
孔祥熙当即答复:“好!我去,台湾、长崎都行。如果乘客轮,中途新闻记者上来,就会有麻烦。倘贵国能派军舰,那就非常合适了。”
宇垣把孔祥熙要求直接会晤的事情报告了近卫首相。经过与近卫、宇垣和参与诱降活动的小川平吉等人策划,拟出方案如下:(一)按照孔祥熙以前要求直接会晤时提出过的“双方暗中约定反共”与“和平后蒋介石再下野”两点主意,举行孔祥熙、宇垣一成之间“直接会谈”;(二)当日中会谈进入达成和平协议的紧急关头,如果共产党反对,尽可能促使蒋介石发动暴力政变。据此,9月23日,宇垣外相在首、陆、海、外、藏五相会议上提出“长崎会谈”方案,并要求海相米内光政派出军舰接孔祥熙前来日本。会上,宇垣外相询问陆相板垣征四郎对该案持何态度,板垣表示:我对长崎会谈“并无异议”。海相米内光政同意派遣一艘巡洋舰接孔祥熙来日本。“长崎会谈”提案获得了内阁批准。
军部蓄意阻挠,“长崎会谈”告吹
实际上,陆军强硬派反对举行宇垣、孔祥熙“长崎会谈”。日本军部此刻正在加紧炮制一项设置对华指导机构“对支院”(后改称“兴亚院”)的计划,试图以这一机构统管“中国事务”,制定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设置“对支院”旨在夺取外务省对华外交职权,妨碍其“外交一元化”原则的执行。而“外交一元化”正是当初近卫邀请宇垣一成入阁承诺的四项条件之一。但是,此刻近卫表示不拒绝军部上述方案。同时,他还对新闻记者宣称:“不以蒋介石为对手是帝国政府始终一贯不变的方针。”宇垣认为:近卫背弃其赞同“外交一元化”和不拘泥于“不以蒋介石为对手”声明的诺言,深感自己陷于孤立。于是,宇垣一成9月29日提出辞呈。这样,“长崎会谈”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1938年10月25日,日军占领武汉。尔后,中国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坚持抗敌,日本军国主义深深地陷入对华长期战争的泥潭。
责任编辑:李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