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习仲勋:陕甘宁边区土改纠偏

作者:贾巨川




  25日,中央扩大会议正式开幕。毛泽东首先发表讲话,着重讲了目前敌我形势、统一战线和英美苏关系三个问题。27日,任弼时发言,对纠正土改运动中“左”的错误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意见和建议。28日,毛泽东在作会议总结发言时指出,反对美帝国主义、打倒官僚资本、打倒封建制度,这三个目标是立得正确的。团结中农,团结中小资产阶级以共同反对三个敌人,这个方针是正确的。反右的问题在土地会议等几个会议上已解决了,现在要解决新的问题,就是在对待中农,对待中小资产阶级,对待党外人士问题上出现了“左”的偏向。好比一河水,这河水十个浪头八个是好的,但在对待中农和中小资产阶级、对待党外人士问题上发生了偏向,这两个浪头就不是好的。“左”倾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反对这种潮流。地主阶级作为整个阶级是要消灭的,但作为个人就要分别情况对待。
  杨家沟会议结束之时,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习仲勋回到西北局驻地后,无心欢度1948年元旦佳节,便到绥德、米脂县传达十二月会议精神,检查指导边区的土地改革工作。
  1948年1月2日,习仲勋在绥德召集分区党、政、军、土改工作团开会,以全天时间传达了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讲话。他在会上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报告精神,分析事物,认清时局,积极工作,并特别提出要在土地改革中注意划分阶级与救灾问题。他说:“只有正确地分析阶级,才能正确执行土地法大纲。我们一方面要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消灭地主阶级,平分土地,满足贫雇农要求,以贫雇农为骨干,坚决团结中农,才能胜利完成土改。但同时我们应当注意纠正在划分阶级时把中农定成富农的过‘左’偏向。因此我们在放手发动贫雇农热烈讨论、严格划分阶级界限时,应以生产手段(在农村主要是土地)占有与否,占有多少及与占有关系相连带的生产关系(剥削关系)为根据,并随时发现偏向,随时纠正,使土改运动正确前进。”习仲勋在讲到救灾工作时提出:“我们必须把救灾和土地改革密切结合。灾荒严重地区,即可停止土改,当地党政机关和工作团要全力进行救灾。”他最后说:“目前的灾荒,对我们又是一次严重的考验,每个党员干部都有义务去做好救灾工作。家庭富裕的有余粮的党员干部,应该慷慨捐粮救灾。我们相信,在全体党员干部和劳苦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灾荒是定能战胜的。”
  会后,习仲勋接连召集工作团负责同志座谈,详细研究、逐条领会毛泽东报告精神,听取各工作团的汇报,阅读各种资料,具体分析土改运动中出现的问题。他还走出窑洞来到附近村庄,广泛听取农民群众和各方面的建议、意见。他在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决定将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归纳整理,写信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告。
  
  
  上书言纠“左”
  
  1月4日,即杨家沟会议结束后的第七天,习仲勋致信西北局并转中共中央,就检查绥属各县土改中的问题向中央汇报。全信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毛泽东报告发表后,获得了党内外热烈拥护,大大地安定了人心,把一切工作都推上了轨道。干部都觉得有了信心,增加了力量,都认为更有把握完成土地改革任务。(2)苏维埃时期的老区,有许多问题与抗战时期情况是不同的。首先是老区成分一般定得高,群众不满意。其次中农多,贫雇农少,平分土地对我不利,最好以抽补方法解决少数农民少地或无地问题。第三,地主、旧富农也比新区少得多。如果在老区再沿用地主富农占中国农村百分之八左右的做法,必然会导致错误。第四,对老区地主,应查其剥削关系及是否参加劳动与时间长短来决定。第五,在老区发动群众运动,要坚决反对“左倾形式主义”。(3)绥德分区领导上虽有明确决定,但是,在群众发动起来的地方,一般的都是过左。这种“左”的情绪,不是群众原来就有的,而是干部带去的。要将运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这还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4)在选贫农团、农会领导土改的成员中,要由能代表多数群众利益,并为全村、全乡群众所拥护的人来担任,工作团不能包办代替和搞其他形式主义。(5)许多地方是搞群众自发运动,这种为数不多的、盲目的而为各种动机不纯分子所鼓动起来的群众斗争,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将造成许多脱离群众的恶果。对此,必须派得力干部参加进去,改造和掌握领导,使自发运动变为群众的自觉运动。他在信中特别指出:“陕甘宁边区的老区(全国解放区的一块特殊地区)是有许多问题同新区有其基本上的区别,望能在土改方针及方式上,随时注意,适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毛泽东看到习仲勋这封如实反映农村实际又颇具灼见的信后,即于1月9日给西北局及贺龙、习仲勋发来电报:
  
  贺龙、习仲勋及西北局各同志:
  (一)习仲勋同志1月4日给西北局及中央关于边区(老区)进行土改工作的信业已阅悉。
  (二)我完全同意仲勋同志所提各项意见。望照这些意见密切指导各分区及各县的土改工作,务使边区土改工作循正轨进行,少犯错误。
  (三)提议仲勋同志巡视绥属各县(带一电台联系各地委),明方同志(巡视)延属各县及各县土改工作,每县只住几天,不要耽搁太久,并请考虑派文瑞同志(和他将问题说清楚)去三边、陇东、关中巡视一周,是否可行,望酌定。
  
  在致信西北局和中央的同时,习仲勋开始了深入调研。1月5日,习仲勋从绥德到子洲县检查工作。7日、8日两天,他连续同延属地委的负责同志李景膺、李景林谈话。9日,又约三边分区的同志了解土改运动进展情况,同时参加了子洲县召开的土改检讨会,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西北人民解放军前线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在杨家沟小学举行,而身为西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中共西野前委委员的习仲勋未能与会,他正奉毛泽东之命在为纠正土地改革中“左”的偏向而紧张奔波中。
  习仲勋在子洲县停留了9天,通过与各地领导座谈和群众调查访问,一些地方的真实情况反映到他那里。8日,习仲勋致信中共中央西北局,列举了子洲土地改革中存在的九种不良现象:一是把中农甚至错把贫农定成富农进行斗争,只要有吃有喝的人,就是斗争的对象。二是地主富农不加区别一律斗争和拷打,用刑很惨,把马刀烧红放在被拷打者的嘴上,也有用香燃油去烧,这是破坏党的政策。肉刑一定要坚决废除,任何共产党员不得违犯,否则应该受到党的纪律制裁。三是凡定为地主富农者,个个必斗,斗必打,打必拷,“大锅里头煮牛头”,把大量时间放在逼要地、富的底财上,将他们扫地出门。四是不艰苦地深入发动群众,而是被搞所谓斗争冲昏了头脑。五是在贫农和中农之间划了一道鸿沟,把贫农团神秘化。六是不能正确对待老党员、老干部。七是曲解土地法关于用暴力手段没收土地的含义,认为就是要多吊拷人,多打死人,多用肉刑来贯彻土地法令。八是凡搞斗争的地方,大吃大喝成风,既不利于救灾,又浪费了胜利果实。九是在土改运动中干部包办代替多,没有形成群众自觉的行动,要创造党内一种新作风。
  习仲勋在信的最后特别谈到了党的报纸对土改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他说,《边区群众报》的确进步了,望坚持下来,力求改进。各地同志反映都觉得能过瘾,对他们有帮助,能起到指导工作的作用。我觉得更应以土改中的实际经验,更有意识地解决运动中发现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这方面的材料很多,望能很好地总结和报道,成为西北局很好的指示。关于救灾问题,报纸要多写文章和通讯,这是当前一件大事,群众都眼望着共产党到底怎样办。篇幅尽量维持四版,满足干部要求。请卓然同志尽最大力量办好报纸。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