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一)

作者:卢 荻




  5月11日,谷牧同志带领中央工作组抵达广东,指导帮助省委起草文件。14日,谷牧在珠岛宾馆听取了我们的详细汇报并作了指示。
  我们的汇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初步设想的几点内容是:(一)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限。(二)扩大外汇收入的地方分成比例。(三)试办出口特区,进行单独管理,利用外商资金、技术和设备,发展我国出口产品。(四)补偿贸易、来料加工等需由国内配套的少量基建投资和三大材料,建议由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发放贷款。今年先拨给基建专款贷款1亿元,外汇贷款1亿美元。(五)帮助和支持广东克服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扭转电力、燃料和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
  谷牧认真听取了我们汇报之后,发表意见,他希望广东改革要快一些,“要杀出一条血路,创造经验”。广东要比中央最近的那些决定更开放一些。
  翌日,我继续和谷牧等同志研究起草文件之事。在谈到外商是否愿意到中国投资问题上,我说,西德的商人就看到两霸争夺的重点在欧洲,一打起仗来,说完蛋就完蛋,而中国这么大,政治上稳定,又安定团结,金融市场也很稳定,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有远见的外商很可能愿到中国办企业。大家在议论中认为,中国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很大,加上政治稳定,只要我们实行开放政策,保证外商有利可图,他们是愿意来中国投资的。
  5月16日,我陪同谷牧视察珠海市。我们先乘车到达顺德,下午抵达中山县的翠亨村,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故居,听了孙中山54年前的一段讲话录音。这位革命先行者救国救民的思想和伟大业绩,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晚上,我和珠海市吴健民等同志向谷牧作汇报。谷牧感慨万千地说,和港澳“对比之下,我们落后了”。“多年来我们在沉睡状态,现在到了觉醒的时候了”。“看了你们这里的形势,更加觉得中央下决心解决广东的体制问题十分必要”。接着,他对广东以及深圳、珠海的体制改革,深圳、珠海的城市规划和边防向后撤等问题,作了明确的指示。他希望广东充分利用沿海的有利条件,发展成为“东方大工业区”。
  5月20日,谷牧再次在珠岛宾馆和习仲勋、杨尚昆、我、王全国、曾定石等同志一起交换起草文件的意见。谷牧发表谈话,要点为:
  一、中央决定广东先走一步,搞快一点,是完全正确的。港澳离我们这么近,绝大多数的居民是广东人,他们那里已没有发展余地,广东从香港引进技术,搞来料加工,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很有前途。我们应当很有信心来利用港澳的条件,加快我们的建设步伐。目标第一是争取超额完成5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二是三五年内把被日本、台湾夺去的香港市场夺回来。第三,提出何时达到港澳现在的出口水平。
  二、中央对广东实行财政大包干的办法。包干的基数,可按去年或今年的实绩,5年不变,到1985年要做出贡献。外贸出口增长部分的外汇,中央和省三、七分成。除了铁路、邮电、港口、军工、海关等以外,干干净净大包干。
  三、加快发展步伐。除了政策、体制以外,还要很快赶上国内外的先进工业水平,要到港澳市场、国际市场上去闯,根据商品经济的规律安排生产,以很快适应港澳市场的需要。
  四、你们要有信心有决心执行中央这个决定,在技术队伍、技术资料以及意识形态上做好准备,稳步前进。还有走私问题要警惕,要坚决打击。
  根据谷牧和大家的意见,次日,专门班子突击修改整理,拿出文件初稿。我们一再修改,并经省委常委讨论,5月25日,由我最后定稿。谷牧、中央工作组和省委、省革委会的负责同志都为这一文件的起草,倾注了智慧和心血。可以这样说,这份文件是集体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7月15日,党中央和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暨福建省委的两个报告(即中央50号文件)。中央这项重大决策,拉开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序幕!它备受广东、福建两省人民热烈欢迎,在国内外,特别是港澳地区和海外侨胞中,引起强烈反应,海外同胞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支援家乡建设。
  
  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
  
  卢:省委三人小组在什么时候成立?做了哪些工作?
  刘:中央50号文件下达后,省委为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我和王全国、吴南生组成的三人小组,并成立省经济工作办公会议,成员除我们三人外,还有薛光军、范希贤、黄静波、曾定石等同志。
  9月间,省委召开地委书记会。9月18日,我就广东如何贯彻落实中央50号文件,特别是如何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在会上作了发言,主要意思是:
  第一,中央50号文件确定广东到1990年外汇收入达到100亿美元,赶上和超过香港目前的出口水平,这是个很艰巨的任务和很高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央确定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要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活动,必须实行对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内经济体制改革是关键。
  第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改革要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一是省(地)、市、县、企业、社队要有一定的自主权,特别是企业、社队要有更多的自主权。二是要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就是在制定各级计划的同时,充分利用价格规律的作用、商品货币的作用,充分利用价格、利率、税率等各种经济杠杆来指导生产,指导建设,调节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促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三是精简各级行政机构,加强经济组织(企业或公司)。
  第三,广东经济体制改革,因实行全面大改的条件尚未成熟,所以先作如下改革:一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各地要搞积极一些,步伐要快一点。二是关于财政体制改革,省财政厅提出了增收分成和定额分成两个方案,全省地、市、县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其中一种,不必一刀切。三是各地很关心外汇分成,省已下决心给地方留成。
  我提出的这些改革设想,已打破了过去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统进统出的外贸体制、统购统销的商业流通体制。这些改革措施,当然是初步的、不成熟的,但当时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全靠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已称得上是大胆的尝试了。
  卢:当时省委对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意见比较一致,但对具体方针和做法,即究竟是小搞还是中搞、大搞,认识是否一致?
  刘:由于是新事物,大家对中央的重大决策,一时认识不一致是难免的。1979年9月,谷牧陪同丹麦女王玛格丽特访问广州,我们向他汇报了广东贯彻执行中央50号文件的情况。
  关于我们请示是小搞、中搞还是大搞的方针问题,谷牧指出,中央是要广东先行一步,要广东大搞,小脚女人小步走就起不了这个作用。广东要快马加鞭,抢时间走在全国的前面。广东除了要把本身的经济很快搞上去之外,还负有创造经验、闯路子的任务。
  关于特区怎样搞法的问题,谷牧指出,一个是要立法,要组织力量突击搞出来,北京派专家来帮助;第二是要有实际行动,搞几个样板,通过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充实。要拿样板来说话、宣传。
  谷牧还要求我和全国、南生组成的三人小组要形成拳头,深圳、珠海两个特区请示的问题,三五天要解决。要赶快成立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对省的对外经济工作实行一元化领导。他还希望我们“要有点孙悟空的精神,受条条框框束缚不行”,要搞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