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二)

作者:卢 荻




  在这次会议上,经过讨论研究,大家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形成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纪要》包括八方面的内容:调整农业发展方针;抓紧解决能源和交通运输问题;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改进海关管理,简化出入境手续;资金信贷给予必要支持;搞好市场安排和物资供应;积极稳妥地抓好经济特区的建设;切实加强领导。另外,《纪要》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将“出口特区”正式定名为“经济特区”。
  5月16日,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这个《纪要》(即中央〔1980〕41号文件),希望中央有关部门和广东、福建两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努力,把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做得更好。
  卢荻:中央〔1980〕41号文件下发后,广东是如何传达贯彻的?
  刘田夫:1980年6月19 日,省委在广州召开省、市直属机关处以上党员报告会,由省委常委杨应彬宣读中央41号文件,我代表省委作报告,向大家讲了对中央41号文件的认识和贯彻意见。
  在报告中,我首先回顾了广东贯彻执行中央〔1979〕50号文件的情况,接着谈了对中央〔1980〕41号文件的认识,指出这是中央50号文件的继续和发展,对广东发挥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接着,我结合广东的实际,着重从三个方面谈了学习中央41号文件的认识:第一,要明确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试验。第二,中央41号文件明确了广东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些方针政策问题,对充分发挥广东优势,关系极大。第三,中央41号文件还在许多实际问题上给予广东很大的支持。对如何贯彻中央41号文件,我提出要抓好五项工作:一是调整农业发展方针,逐步改变农业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广东优势;二要把大力发展轻工业、手工业放在重要位置上;三要下最大决心,集中力量解决能源问题;四要加强交通运输薄弱环节;五要扩大对外经济活动。
  7月29日至8月8日,省委在广州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如何充分运用中央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有利条件,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把经济搞活,加快广东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步伐。习仲勋作会议总结。我和王德、龚子荣、王宁也先后讲了话。我在8月3日的发言中,讲了四点意见:(1)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步伐;(2)发展工业联合,经济联合,搞活生产,发展社会生产力;(3)扩大商品的流通渠道,调整农副产品收购政策,发展商品生产,活跃城乡市场;(4)改革外贸体制和加强对外经济工作。
  习仲勋和我在讲话中都强调各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调查分析清楚各地的特点、历史和现状、长处和短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中央给予广东更大的自主权
  
  卢荻: 1980年9月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广东工作,决定给予广东更大的自主权。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吧!
  刘田夫:1980年8月底,广东省的主要领导同志都到北京参加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随后,习仲勋还参加了中央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会议。9月24日、25日上午,中央书记处由胡耀邦主持,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52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赵紫阳、万里、姚依林、谷牧、王任重、王鹤寿等同志。24日上午,中央书记处听取了习仲勋、杨尚昆和我关于广东工作的汇报。
  我汇报和请求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发挥广东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多种经济作物,扩大广东改革的权限,以及外汇管理使用、进口生产资料等海关减免税和尽快解决广东能源、铁路交通等问题。
  卢荻:听说在这次会议上有一位领导同志提出广东要大搞,得拉上7000公里铁丝网与外省隔离?
  刘田夫:是啊!在会上,当我们向中央提出给广东以更大的自主权,允许我们参照外国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试办出口特区,以便加速广东经济发展建议时,想不到有一位领导同志当场大泼冷水。他说,广东如果这样搞,那得要在边界上拉起7000公里长的铁丝网,把广东与毗邻几个省隔离开来。我们听罢,大为惊讶。很显然,他是担心国门一旦打开之后,资本主义的东西会如洪水猛兽一样涌进来,因此,才产生用铁丝网将广东与周边诸省区隔离开来的想法。但一百多年来的闭关锁国,中国大大落后了。就广东而言,因内地群众与香港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逃港的人员越来越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法显示出来。唯有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积极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才是唯一的出路。虽然在这次会议上出现了不同声音,但我们的大胆构想,得到与会大多数领导同志的赞同和支持。中央书记处负责同志听了我们的汇报后,对在广东如何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作了重要指示。
  9月28日,中央印发了这次中央书记处会议《纪要》。《纪要》指出,中央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广东、福建两省的优势,使广东、福建先行一步富裕起来,成为全国‘四化’建设的先驱和排头兵,为全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积累经验,培养干部”。所谓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一是增大地方的权力,二是广东、福建两省对外更加开放。广东省有权独立自主地使用自己的资金。中央对广东财政实行大包干制度,财政每年上缴10亿元,外汇三七分成(中央为三、广东为七)暂定五年不变。同时中央授权给广东省,对中央各部门的指令和要求采取灵活办法,适合的就执行,不适合的可以不执行或变通执行。
  总之,《纪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重大意义,同时给两省以更大的独立自主权,让我们更加大胆地去干去闯。这是习仲勋、杨尚昆离开广东、调回中央工作之前,为广东争取到的一把尚方宝剑。这也说明中央对广东寄予十分殷切的希望。
  11月间,习仲勋、杨尚昆调到中央工作。临走前,习仲勋曾征求我的意见,是否任命我为代理省长。我说:“反正省政府由我主持全面工作,搞不搞代理省长都可以。”他说:“既然这样,那就等到明年春天召开省人代会,正式选举产生好了。”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979〕50号文件、〔1980〕41号文件和中央书记处会议《纪要》的精神,真正做到特殊政策真特殊,灵活措施真灵活,先走一步真先走,1981年春,任仲夷代表省委提出,在不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偏离四项基本原则轨道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现实情况的原有规定,允许作如下变通:第一,政策规定有许多条,为了办成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情,要多方查阅各项规定,这一条不行就用那一条,要积极找根据把好事办成,而不要到处找根据去卡,使好事多磨;第二,政策规定本身有幅度,允许灵活的,则应向有利于生产发展和搞活经济的方面去理解,灵活执行,而不应相反;第三,确实利国利民的改革,如果从现有文件中找不到根据,还可以试点,在试点中允许突破现有规定。
  1981年4月20日至5月4日,省委召开学习讨论会,深入学习中央最新的几个文件。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省委常委、党员副省长和省直部委办的负责同志共50多人。省委要求大家进一步肃清在经济工作中“左”的思想影响,破除旧框框,解放思想,使广东更加坚定地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省委还提出“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