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目睹乌克兰“橙色革命”

作者:姚培生




  
  
  运动有果而终
  
  在两派严重对立时,欧盟、俄罗斯、波兰、立陶宛曾多次调解,未取得结果。在此情况下,乌克兰最高法院民事法庭听取了两派申诉后,作出了三周后重新选举的判决。之后,议会在反对派的强大压力下,又对总统选举法作了修改,主要是对非常住地选民的选举程序重新作了规定。于是根据最高法院决定,乌克兰于当年12月26日进行了第三次总统选举。结果尤先科以接近52%的支持率获胜。尤先科宣布:“这是人民的胜利!乌克兰从此获得了真正的独立”。2005年1月23日,尤先科宣誓就职,成为乌克兰独立后的第三任总统。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出席了尤先科总统的就职仪式。胡锦涛主席向尤先科发了贺电。
  对于这场风暴式的革命,乌克兰国内外媒体作了各种各样的评论。一位分析家作了如下归纳:
  1.此次运动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和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2.民众特别是橙色阵营民众热情之高涨前所未有;
  3.外部势力支持之力度前所未有;
  4.选举花费资金之多前所未有;
  5.运动使政府运转完全瘫痪前所未有;
  6.三次选举才成定局前所未有。
  但这次运动没有导致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是值得庆幸的,说明多数民众有理智,会克制。
  在运动热火朝天的日子里,乌克兰一些媒体和友人经常探询我的看法。我表示,“这是乌克兰的内政,外界不应说三道四、横加干涉,当然我们希望乌克兰社会早日稳定”。
  舆论认为,按实力乌克兰在独联体中仅次于俄罗斯,对独联体、俄罗斯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乌若与俄完全分离,将根本改变本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尽管独立后俄乌双方在政治经济上有分歧和摩擦,但本质上还是国家间的正常矛盾。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第二任总统库奇马在处理对俄关系时都采取了相对现实的中间路线。库奇马在他的一本专著中说,他在任时“乌既没有爬向俄罗斯,也没有跑到欧洲,乌站在了它一直站的地方,即欧洲与俄罗斯之间。中断与俄的血缘关系是愚蠢的,同样,俄要吃掉乌克兰也是危险的”。分析家认为,“橙色革命”的爆发证明,中间路线解不了反对派的恨,称不了一些国家的心。这场革命是由一系列内外因素促成的街头运动。内部因素是乌民众尤其是中西部的民众一直希望尽快融入欧洲,外部因素是一些国家利用乌的这一愿望在乌俄间打入楔子,企图使乌俄分道扬镳。因此,反对派在举事之前已放出空气,如果尤先科在总统选举中失利,他们将组织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据事后透露的内幕,反对派在选举前夕已经制定了各种预案,包括进行物质准备。
  尤先科上台后在国内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整中央至区一级的领导机构,并按论功行赏原则,将橙派骨干安排到各级权力机关,以从组织上保证贯彻新政府的路线政策。但新政府执政三年多来,一直受到反对派责难,连当年坚定支持尤先科的一些橙色中坚人士也对新政府的政策提出了批评。乌克兰一位资深分析家说,“橙色革命”三年多来,乌外受东西方压力,内有反对派牵制,经济苦苦挣扎,民生仍然艰难。今天的乌克兰如同坐在秋千上不停地摆动。谁也无法断言这种动荡何时能够停止。
  当然,上述看法未免有些悲观。我常对乌克兰友人说,任何国家在探索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程度不同的挫折。相信经过历史磨难的乌克兰人民,有智慧有能力有勇气应对各种内外挑战。
  (责任编辑陈小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