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目睹乌克兰“橙色革命”
作者:姚培生

“橙色革命”——橙色的海洋
所谓“橙色革命”,就是当时的在野反对派领袖尤先科的支持者们上街游行、集会,抗议执政当局在总统选举中的舞弊,要求推翻第二轮选举结果并重新选举。尤先科的支持者均佩戴橙色标志,种类五花八门,如围巾、领带、袖章、绶带、帽子、外套等等,不妨将他们称为“橙卫兵”。当时正值冬季,很多冬装也做成了橙色。尤先科、季莫申科、津琴科等主要领军人物出场时通常戴橙色领带或围巾。支持尤先科的群众游行队伍打出的大小旗帜、标语均为橙色。凡支持尤先科的大巴、小巴和出租车司机均挂橙色旗帜和标语。街道、广场的灯杆、树枝或栏杆上也都挂着各种各样橙色的灯饰和气球。还有人将橙色小布条从头到脚粘在外套上,活像穿山甲,招摇过市。商家及时抓住机会推出各种橙色玩具、纪念品、饰物吸引顾客。作曲家创作了“橙色革命”歌曲,主题是“尤先科必胜!”说当时的基辅市是“橙色的海洋”一点也不夸大。国外也有人称这场革命为“栗子花革命”。这是因为乌克兰野栗子树特别多,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随处可见,它也是乌克兰的标志树。春夏时节,尤其在南方,各色栗子花像一串串葡萄悬吊在树枝上,形成一大景观。大龄栗子树叶繁冠茂,枝壮挺拔。一到深秋,硕果累累,可惜因果实含毒素不能食用,自然掉落后均被扫入垃圾堆。
激情燃烧的“橙卫兵”
2004年10月31日乌克兰举行的第一轮总统选举投票中,反对派领袖尤先科和时任总理的亚努科维奇获得的票数最多,尤先科略领先,但两人均未超过50%的支持率。按照选举规则,11月21日举行了第二轮投票,据投票次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初步结果,亚努科维奇领先尤先科2个百分点,按规定亚将当选。但结果一公布,立即引发尤先科及其支持者上街抗议。尤声明,当局在第二轮选举中“全面舞弊,做了手脚”,不要相信中央选举委员会。他号召人民上街示威。季莫申科在集会上振臂疾呼:中央选举委员会篡改了选举结果,真正获胜的是尤先科。她号召人们冲击总统办公厅,占领政府机关,封锁铁路,阻止援助亚努科维奇一派的人员进入首都,称非如此不能改变选举结果。季莫申科在公众场合极具鼓动力和号召力,在那些日子里她常常登台作长时间演讲,一两个小时不歇一口气,不喝一口水,人们称她是“超级鼓动员”。从电视直播的场面看,仅在11月22日、23日短短两天内,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上很快搭起了舞台,聚集了将近5万人(也有说10万人)。从第三天起,示威者就在市政府大楼前的大街上迅速安上了几十个帐篷。不久,在我们使馆对面的马琳公园内也先后搭起了十几个帐篷,两派都有。他们用自备发电机照明取暖,在军用炊事车上做饭烧水,安放了临时活动厕所,就像野战军拉练。支持时任总理亚努科维奇的群众则以海蓝色为派别标志,但气势不大,名堂也远不如橙派。橙派抗议者挥动着大小旗帜从早到晚情绪激昂,锐气冲天,节奏整齐地一遍遍呼喊:“尤-先-科!尤-先-科!”在那些日子里,这样的呼喊最充分地表达了参加者的立场和决心。由于使馆离集会场所不远,在馆内可清楚地听到阵阵喧闹。尤其在深夜,示威者的呼叫声一浪高过一浪,常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在大街上还常可看到一些“橙卫兵”三三两两举着小旗边走边喊“尤-先-科”,一些人几乎到了下意识的地步。一天傍晚,我与夫人去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一个年轻人对着我们大声呼喊“尤-先-科!”一脸稚气,天真可爱。据我现场观察,闹得最出奇的还是政府大楼前,大批示威者围住了大楼,迫使政府工作人员只许出,不能进。守楼的警察似乎成了摆设,转而由戴着橙色袖章的人把着大门。在被围困的二十来天时间里,政府已经瘫痪了。其间,由代总理召集的两次内阁会议只得在其他地方举行。政府办公厅一位负责人事后告我,他是坚守到解围的最后一位官员。在被围困的日子里,他的饭食由别人送到大楼院内,他再用绳子吊到七层自己的办公室。我还记得12月底的一天,我与夫人应邀出席基辅市市长在市府大楼的新年招待会,发现市府前的大街上只有少数交通警在值勤,而拿着指挥棒调度车辆的是佩戴橙色袖章的人们。活动结束后,当我的车经过总理府大楼时,通路已被封闭,七八个人拥到我车前,示意司机后退。当司机告诉他们车内是中国大使时,“橙卫兵”喊了起来:“是中国人,中国人!让他们过去吧!”显然,橙色无疑是当时最有权威的颜色了。我还看到一支“打鼓队”专门制造噪音向政府施压。他们选择了政府大楼前一处居高临下的地方,正好是马琳公园的一角,树上挂着高音喇叭,地上安放了十几个空汽油桶。十几个人同时用木棍敲打,鼓声大作,震耳欲聋。在他们撤离的那一天,桶已敲烂,草坪被毁,满地污泥,一片狼藉。
首都基辅的大规模抗议示威与市政府的全力支持有直接关系。在第二轮选举结果非正式公布的当天,基辅市市长就签发了支持群众集会的决定,表示要为示威者提供一切方便。市政府还致函议会,要求承认第二轮选举结果无效。因此短短一周内,基辅市政府门前两侧的大街上支起了一大批帐篷,形成了独特的“帐篷城”,那里炊烟缭绕,膳香扑鼻。示威者在里边有吃有喝,唱歌跳舞,似乎在过狂欢节。媒体报道有几对青年男女在“帐篷城”还结成了终身的“革命伴侣”。“帐篷城”内还设立了专门管理人员,以防止假革命者去吃白食和对立派潜入窥看。因为运动头几天,任何一个人只要戴上橙色标志,就可以免费领取一份食物。据说,在岗职工如参加集会或游行,每天可领取数额不等的津贴。可以说,首都市政当局的有力支持是“橙色革命”成功的重要保障条件。据报道,当时首都有70%多的民众支持或同情尤先科。
橙色运动中的内呼外应
2004年的那场总统选举引起的国际反响是空前的。第二轮选举的初步结果刚公布,正在巴西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打电话给亚努科维奇,祝贺他获胜。一些独联体国家领导也向亚努克维奇致贺。但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声明不承认选举结果。荷兰是欧洲国家中第一个表态否定选举结果的。这是由于荷兰当时的身份有点特殊,它是2004年欧盟轮值主席国。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代表索拉那代表欧盟谴责了乌克兰二轮选举,还说,如得出选举与国际民主标准不符的结论,欧盟与乌克兰的关系就不会像从前那样。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称,乌政府应迅速采取行动,否则因选举有污点而不得不考虑对两国关系作出适当回应。美国与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几乎在一两天时间内用同样调子发表官方声明或讲话,否定乌第二轮选举结果。这在国际政治关系中是罕见的现象。受外界激励,橙派领军人物及中坚骨干不分昼夜、轮流登台发表演讲,坚决要求当局取消第二轮选举结果重新选举,并发誓,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为从政治上搞臭时任总统库奇马,反对派将他的班底定性为“罪恶的政权”,号召群众将其彻底摧毁并将库送上法庭。一些人还在总统官邸外安营扎寨施加压力。为争取选民,亚努科维奇总理在选举中也声明要与库奇马决裂。一时间,乌克兰国内出现了墙倒众人推的巨大浪潮。库奇马四面楚歌,身陷窘境。独立广场的大舞台,最初几天供人演讲,之后各类明星纷纷登场,各显其能,或以歌声或以舞蹈为运动助势。其中还不乏乌境外的非乌克兰公民。基辅第五频道电视台自始至终实况转播活动场面。中西部的大批群众甚至离开工作岗位赶到首都加入支持尤先科的示威行列,他们不知疲倦、废寝忘食地摇旗呐喊,奔走呼号。据后来媒体报道,支持尤先科的许多人,由于亢奋过度,体力严重透支,运动结束后,不得不去医院接受心理和物理治疗。支持亚努科维奇的蓝派群众也不甘示弱。他们一方面从东南部地区开往基辅与橙派群众唱对台戏、打口水战,同时在东部各城市举行集会,要求承认亚努科维奇已当选为乌克兰总统,甚至有人提出要在乌东南部实行自治。有分析家认为,东南部民众与中西部民众因总统选举而造成了对立,这可能会影响乌克兰今后的社会稳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