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兴国调查”

作者:赖福荣




  李吉锴家有彩电1台,卫星电视地面接收器1套,手机1部,家用碾米机1台,引山泉水自用。
  (八)温奉章之子温常鑫
  温常鑫,现年64岁,初中毕业,原为民办教师,1985年转为公办教师。2008年上半年退休,退休后月工资1500多元。名下共有15口人,3个儿子均已成家分开另过。最大的孙子18虚岁,已高中毕业,还有1个孙子在赣州读技校;最小的孙子5虚岁,尚未上幼儿园。
  温常鑫的大儿子在家种田兼做木匠,二儿子和三儿子都是夫妻双双在广东打工。大儿子和三儿子都已建房另居,只有二儿子一家和温常鑫住在老房子里。
  这几年,公购粮免了,“三提五统”没有了,还有种粮补贴,本来温常鑫家的日子很好过了,但因为病痛多,花了钱,日子还是很拮据。温常鑫从2003年开始患腰椎盘突出,至今治病已花了4万元。虽然有医保,但因为没人服侍,不能住院治疗,只好看门诊,医药费报销不了。其妻钟元贞,2008年患病2次,一次是胃窦炎,一次是肾结石,差点死了。花了8000多元医药费,在农村合作医疗中报销了500元。其余看门诊费不能报。三个儿子中有两个儿子娶了两次亲,花费不少。特别是二儿子,现在的媳妇文化低,赚的钱勉强只够自己开销,生活还是比较困难。
  
  1988年和2008年两次调查的比较
  
  从1988年对8户家庭后代的第一次调查到2008年,时间过去了20年。这20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时期,也是中国“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时期。特别是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不仅在农村取消了千百年来的“皇粮国税”,而且还发放种粮补贴,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生活和医疗得到了有效的保障。20年中,这8户农民家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现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大部分还过上了小康生活。真可谓“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
  这8户家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生活环境有了巨大改变。首先,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户家庭都生活在山区,离圩镇最远的15公里,最近的2.5公里。前辈过的是“日走山路,夜打灯笼”、“出门三步羊肠道,百里千斤靠肩挑”的日子。这种状况在1988年调查时仍没有什么明显变化。现在,有6户家门前修通了水泥公路,有的路还开通了直达县城的客运班线。1987年8户农户中只有3户接线通电,共有8辆自行车。现在8户皆“路通电通水通”,家家有摩托车,有的家庭达五六辆。其次,改变了信息闭塞的状况。1988年,8户农民没有1户有电话,仅有1户购买了电视机。现在,不仅家家开通了程控电话,安装了闭路电视(或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备),而且还用上了手机,做到足不出户也能知道天下大事。
  (二)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87年,这8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仅有166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297元。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287元,比20年前增长了13倍。8户农民的收入不仅有大幅度的增加,其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88年,8户农民的收入基本上来自种田和家庭养殖业,占总收入的93.4%,货币收入甚微。现在,他们中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脱离农业生产。在被调查的92人中有40人长年在外务工或经商,务工收入成为家庭经济的支柱。如陈侦山继子陈昉琼一家,1988年调查时缺一个半月的口粮,欠债500元。其后代通过外出务工挣钱,现在不仅口粮不缺,而且家家建了新房。其四子在福建承包工程,成了村里响当当的富户。
  (三)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物质生活方面,1988年,8户农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粮现象,只能过“番薯丝拌饭”的日子;除了过年过节,基本上没有肉吃。可以说,他们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现在,他们不仅家家粮食有余,而且村村都有卖肉点,鸡鸭鱼肉,想吃就吃。除了自酿的米酒,家家都储有数量不等的白酒或啤酒。他们都“有车(摩托车)有房”,过上了以前只有城里人才能过上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龙头一开,流水哗哗”的生活,完全跨越了温饱线。有的学者将当代农民的小康标准概括为“出门有摩托,吃饭有酒喝,睡觉有老婆”三句话,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8户农民均已跨进了小康行列。
  在精神生活方面,除了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外,8户农民都有自己的电视,可以随时观看喜爱的电视节目。有的村庄还有自己的庙会和戏团。有的乡村办起了幼儿园,小孩可以自愿选择满意的地方就读。
  在生活、医疗保障方面,建立了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
  (四)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988年调查时,8户农民后代的思想都比较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等、靠、要”的思想比较普遍,有的要求贷款,有的希望给予救济。现在他们户户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凭着智慧和汗水融入到现代化都市生活之中,明白了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创造的道理。特别是他们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纷纷花血本进行教育投资。现在,他们的后代中,有1人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有4人中学毕业后读了技校。有的从小就把小孩送到南昌、福建、广州等地上学,希望他们学业有成,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8个农户家庭地处深山,生产条件差。1987年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仅低于当时全国农民的水平,也低于同期兴国全县农民的生活水平。1988年调查时发现,“第一次革命”虽然使他们在政治上翻了身,但生活上仍处在贫困状态。最近的调查表明,仅仅20年的时光,8户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大部分还过上了小康生活。
  这8户农家的变迁,就像几滴水珠,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亿农民的命运。从8户农民家庭的变化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可以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是中国的强国之路,也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
  
  (责任编辑刘荣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