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学徒生涯 锻造松下

作者:佚名



是差一点诀窍而已。
  突破了合成材料的技术,剩下的金属片等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从8月中旬到10月中旬,用了近三个月时间,第一批改良插座出厂了。
  可是,新型插座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受到市场的欢迎,从7月到10月,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去推销,却只卖掉了百十来个,收入不过10元钱,连本都没有捞回来。
  忙了近半年,新型插座能否在市场上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工厂只好停工,两个朋友也相继离去。幸之助带着妻子和内弟,望着空空落落的工棚一筹莫展。
  此时的幸之助似乎走上了绝路,但是他并没有绝望。他想: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努力,一定要坚持下去。对于这项工作,幸之助仍然觉得前途无量,他对此颇有信心。
  他带着妻子和内弟苦苦地支撑着,等待着最后的机会。这时候的幸之助一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幸之助十几次将他夫人的首饰、衣物送进当铺。
  天上无绝人之路,终于,一张意外的订单拯救了他。
  原来,颇具实力的川北电器制造厂计划生产电风扇,急需合成材料做成的底座,他们在商店见到新型插座,对它外壳的合成材料很感兴趣,便上门来订购1000只这种合成材料做成的电风扇底座。
  幸之助意识到,这是不可多得的挽救工厂的天赐良机,他务必要抓住这次机遇。于是,他带着妻子和内弟,奋力拼搏了几十天,先后生产了3000只电风扇底座,赚下了几百元钱。他的小厂总算从危机中挣脱出来。
  幸之助手中有了钱,便又想恢复过去的插座等电气器具的生产,于是公司又正式挂牌营业了。他在大阪市大开街租下了一座二层小楼,全家三口住在楼上,楼下则辟为车间,他还招募了5名工人。最后在楼门外挂上了招牌: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
  开业的那一天是1918年3月7日,这一天就成了后来松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纪念日.
  幸之助的工厂算是小有门面了,但仍然是以电风扇底座为唯一产品。幸之助心里明白,只生产这一单一产品,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命运挂在别人的裤腰带上。万一合作的厂家倒闭,或是停止生产电风扇,那么自己的小工厂就走到尽头了。
  “我必须有自己的产品,并且打开市场!”幸之助暗下决心。
  他开始总结教训:原先的新型电灯插座,设计上的独到之处仅是受电工的欢迎,而广大用户不能体会到它的好处,所以无法占领市场。以后,再开发新产品就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考虑。
  基于这一想法,幸之助开始研制新产品:改良插头。
  这种插头十分廉价,效能又有保证,投放市场后,很受消费者欢迎,几乎供不应求。
  受改良插头成功的刺激和鼓励,幸之助开始在工作之余揣摩新产品。不久,他发明了“新型双灯用插座”。当时市场上有一种“双灯用插座”,是东京的电器制造商制造的,一物两用,很是方便,但质量和性能都不大理想。幸之助想,何不把它同新型电灯插座结合起来呢?他做了几次实验,证明这个设想是可行的,于是,一种使用可靠的“新型双灯用插座”便试制出来了。
  新产品非常适用,且品质优良,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幸之助为它申请了发明专利。
  “新型双灯用插座”很快就把大阪市最大的电器批发商招来了。这位批发商姓吉田,他请求做新型双灯用插座的经销总代理,负责大阪和东京地区的总经销。
  当时幸之助正在为资金不足所困扰,他不失时机地向吉田提出条件:预付3000日元的保证金用于添置设备、扩大生产。吉田考虑到这一产品正在畅销,扩大生产规模是应该的,为了取得经销权,他一口答应下来。
  许多小型企业在初创阶段,往往由于资金匮乏而难以维系,而幸之助由于无偿地取得了3000元贷款,轻而易举地使厂子渡过了最初的难关。
  由于取得了急需的资金,同时又与吉田建立了销售代理关系,双灯用插座的产量、销量都大幅度上升。产量由原来的月产2000只,增加到月产5000只,形势相当火热,松下电器制作所的员工也增加到27人,是一个小有规模的厂子了。
  可是四五个月后,风云骤变,东京的电器制造商们为了抵制松下的新型双灯用插座,突然宣布大幅度降价销售。这一举动使得新型双灯用插座不再好卖了。
  东京的经销商来和吉田商量削价的问题,吉田老板感到无利可图,恳求幸之助允许终止合作。幸之助知道这是无法挽回的事情,只是当初预付的3000元保证金都用在了添置设备上,无法立刻退还。吉田老板也只好同意了。就这样,总经销合作只进行了一半,就终止了。
  “这下可好了,只有靠自己销售了。”幸之助想,“既然生产已经形成规模,每月能生产5000只了,品质又不错,社会大众已有好评,总不会卖不出去吧。”
  幸之助决定亲自去开发市场,他拜访了大阪市内的电器经销商,他们原先都是从吉田那里批发新型双灯用插座,然后再向用户零售。
  经销商们都说:“新型双灯用插座确实是好东西。现在的问题是,东京的制造商降价,使这种产品卖不出去;如果我们也跟着降价,那就无利可图。松下君,要是直接供货,我们早就卖你的东西了!”
  幸之助决定由厂家直接向零售商供货,省去吉田这个中间环节,因为各经销商要求降价的幅度,大体上与吉田所获的毛利相等。这样,新型双灯用插座也就跟着降价了。
  大阪方面的市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恢复了。可是东京方面的市场还没有打开。
  这次降价风潮是从东京发起的,这反而引起了幸之助的兴趣,他很想去见识一下东京,最好是能打开东京的市场。
  幸之助去了东京。这是他第一次去东京,他发现东京人看不起外地人,但他也觉得东京人重情义,愿意坦诚相见。作为制造商,只要你提供的产品确实好,他们总还是愿意接纳的。
  他挨家走访了东京的电器经销商,他们都表示愿意经营松下的新型双灯用插座。有一位商人说:“松下君,以往电器用品都是由东京批发到外地去,你是第一个到东京来推销的外地人,你可真了不起呀!”
  就这样,幸之助顺利打开了东京市场。东京的电器制造商们原本想用降价的手段排斥新型双灯用插座,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松下的产品打进了东京。
  幸之助觉得,如果松下的产品仅仅在大阪闹得有声有色,也只不过是一个地方性的产品而已,而打进了东京市场,则意味着松下产品走向了日本全国。于是他在东京设立了营业所,和东京的经销商取得了经常性的联系,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
  经过这场有惊无险的降价风波,幸之助又增长了一条经验,那就是制造技术、销售能力缺一不可,而且要均衡发展。
  幸之助后来说过:“松下电器最初的小小基础,是靠新型双灯用插座打下来的。”
  通过生产新型双灯用插座,先是从吉田那里获得了一笔投资,使企业得以发展,后来又自办销售,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有了这两条,松下电器在商海中站稳了脚跟。
  在随后的几十年内,幸之助的路越走越宽,松下电器公司逐渐成为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1] [2]